江蘇名茶:碧螺春

碧螺春:該茶的特點是“綠葉綠湯”,製法經過殺青、揉捻、乾燥三道工序;碧螺春茶葉外形像燙過的頭髮一樣捲曲成螺白嫩茸毛遍佈,葉底嫩如雀舌;碧螺春具有“形美、色綠香郁味醇四絕,是茶中極品

碧螺春屬於綠茶,因產於江蘇吳縣洞庭山區,故又稱“洞庭碧螺春”。

洞庭山分東西兩處,洞庭東山爲三面環水半島;洞庭西山則爲太湖上的小島。東西洞庭山均爲果茶間種。這裡,太湖碧水,煙波浩渺。茶樹與批把、桔子楊梅果樹交錯相間枝葉相連,根脈相通;從果樹枝葉中透過來的稀疏的陽光,浸透着花果之香。真是:“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關於碧螺春的歷史,清代王應奎在“柳南續筆”中曾有一段記敘,頗富風趣。《柳南續筆》戴:“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數株,每歲土人竹筐將歸,以供日用。歷數十年如是,未見其異也。康熙某年,按候以採,因其葉較多,筐不勝貯,因置懷間,茶得熱氣異香忽發,採茶者爭呼“哧煞人香”。哧煞人香者意思是說這種茶特別香,香煞人,吳中方言也,遂也名是茶雲。自是以後,每值採茶者,不分男女長幼,莫不沐浴更衣,貯不用筐,悉置懷間。而土人朱元正精製,法出自其家,尤稱妙品每斤價值三兩。己卯歲(公元一六九九年)康熙三十八年,車駕幸太湖,宋公(指巡撫宋榮)購此茶進,上以其名不雅,因以碧螺峰爲名,賜題該茶爲“碧螺春”。自此以後,碧螺春遂得名,聞名遐邇,流傳至今。

“碧螺春”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產於早春。外形條索纖細,茸毛遍佈,白毫隱翠;泡成茶後,色嫩綠明亮,味道清香濃郁,飲後有回甜的感覺人們稱讚此茶:“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

碧螺春茶因其嬌嫩,沖泡和品欽也與衆名茶不局。一般茶葉是先放茶。後沖水。而碧螺春則不能用水沖泡,。也不能加蓋緊悶,而是先在杯中倒人沸水,然後放進茶葉;略過三四分鐘,芽、葉紛紛伸腰舒展茶色濃豔,聞之清香撲鼻,令人垂涎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