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板寶馬1系 10萬級的MG4 EV憑什麼?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爲本站汽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站汽車11月2日報道

成功打造一款“全球車”是衆多中國車企的理想和發展目標,而歐洲市場的中國電車銷冠——MG4 EV冠軍版,在海外取得漂亮成績之後,又於今年9月在國內正式上市,成功實現“出口轉內銷”,成爲更加名副其實的“全球車”。

作爲一款10萬級的“小巧”純電車型,有什麼底氣直接劍指寶馬1系(參數丨圖片),MG4 EV這款緊湊型純電轎車,憑什麼暢銷海外又繼而在國內市場“開卷”?今天我們從口碑、品質、操控這三點來切入。

歐洲成績頻刷中國車記錄

今年1-8月,MG在歐洲十四國中累計銷量突破65,805輛,在中國出海集團軍中佔據了超60%的銷量。可以說,在歐洲每賣2臺中國純電車,就有1臺是MG名爵。

而銷冠MG4 EV的成績更加亮眼,在上市一週年之際,9月份首次實現了海外終端交付量突破萬輛大關的成績,達到1.1萬輛,成爲中國汽車工業歷史上首款“海外月銷破萬”的“全球車”。在歐洲多個國家都收穫不凡的成績:在英國、西班牙躋身純電汽車銷量前三甲;在法國、意大利等國擠進純電汽車銷量TOP10。也在歐洲車展上收穫衆多獎項,堪稱“全球獎項收割機”,可謂是不僅有高銷量,更有好口碑。

符合全球標準的品質保障

回到設計與生產製造本身,MG4 EV的安全品質體現在方方面面。不僅符合中國製造標準,更要符合歐洲的管理體系和安全標準。

整體上MG4 EV車身採用大比例的高強度鋼,使用比例達到同級最高的87%水平。並且採用了平推式防撞結構+折彎式副車架的設計,該設計滿足Euro NCAP五星安全評級,通過物理結構的優化手段,實現了全員全域的有效安全防護。

即使用上中下三路平推式防撞結構分擔碰撞力,相當於用三層緩衝墊化解衝擊的能量。同時可折彎副車架的設計,使得在碰撞中能多一份吸能,通過接力泄力的方式化解能量,將碰撞能量引導到車內成員,以及電池傷害不大的方向。

作爲純電動車,MG4 EV採用各種高標準設計,以最大程度保障三電安全。

當發生極端碰撞事故時,MG4 EV採用的CPM超級電容雙保險供電迴路,能保證即使主電瓶失效,也依然給低壓供電,即發生事故時車門也可以自動解鎖,爲成員爭取更多的黃金施救時間。

爲更好解決電芯熱失控的隱患,使用了側向自動泄壓防爆閥設計,當電芯熱失控時,電芯內部的高溫高壓固液混合物會側向噴射,不會直接朝着乘員艙底部噴射,極大程度上保障了乘員艙的安全。同時採用獨有的LBS躺式電芯設計,可以在發揮大容量電芯的能量密度優勢的同時,又兼顧熱失控防護安全性。

面對純電汽車的高溫難題,MG4 EV在電芯之間使用了高溫瓷化阻燃材料,確保單個電芯熱失控後不影響周邊。並採用7x24H自我熱失控監測,使熱失控可提前監測,防患於未然。同時配合了提前散熱系統,確保在監測到電池處於熱失控醞釀時,散熱系統會提前開始工作,開啓最大功率散熱,將高壓通過泄壓管路快速釋放。

純電汽車一直給人有“傻快”的印象,而MG4 EV在設計上試圖打破大家對純電汽車“缺乏操控樂趣”的刻板印象,對標已經停產的寶馬1系。

一款燃油車的操控樂趣怎能被輕易取代?MG4 EV的出現,就正好做到了良好的運動體驗和柔和的駕駛品質相結合,主要體現在對貼地駕駛、隨心過彎和精準轉向的追求上。

貼地駕駛

首先MG4 EV追求“重心低,下盤穩”的駕駛感受,質心高度僅爲490mm,相比寶馬1系的511mm降低了21mm,這21mm的質心高度差就可以對車輛操控性能產生顯著影響。

低重心使得MG4 EV的車身更加牢牢“吸附”在路面,增強了車輛在高速緊急變道情況下的穩定性。其次,也能度帶來的“人車合一”貼地感,讓駕駛者更清晰地“摸”到來自路面的反饋,提升駕駛樂趣。

MG4 EV後驅版封閉道路實測0-100km/h用時7.61秒

此外,MG4 EV以1.35/1.60Hz的前後懸架偏頻,有效減少車身不必要的縱向與橫向振動,實現車輛連續變道時,車身運動也能在掌控之中。通過精準控制懸架的阻尼力,使得車輛的懸架特性與道路狀況、行駛狀態適時匹配,運動模式下的行駛更加紮實有底氣。

隨心過彎

MG4 EV不僅從縱向角度優化了質心高度,在橫向的空間佈局上也進行了精心考量。它以近乎理想的50:50前後軸荷比,均衡了前後配重,車身協調性可以達到更高水準,進一步拉高MG4 EV的過彎性能上限,實現優越的動態性能,無論是在賽道還是崎嶇小道,駕駛者都可隨心掌控。

後驅是駕趣的一個重要來源。MG4 EV後輪驅動設計是將轉向和驅動解耦,前輪負責轉向、後輪負責驅動,各司其職,車輛轉向反應更敏捷;在車輛加速時重心後移,後輪擁有更多抓地力,讓扭矩完全作用在後輪上,加速效率也能大幅提升。在過彎時,MG4 EV作爲後驅車,操控精準度、動態體驗要優於前輪驅動。

精準轉向

基於優異的車身協調性,MG4 EV對轉向也做了精進,首先,MG4 EV採用了14.8的小轉向比設計,低於寶馬1系的15.9,轉向更“跟手”、響應更敏捷;其次,在DP-EPS電子助力轉向系統的輔助下,響應反饋沒有遲滯更加直接,過濾了轉向靈敏度與穩定性間的矛盾,還可實現轉向力度的三檔調節,讓駕駛者找到屬於自己的偏好。

在追求更好的運動體驗的同時,MG4 EV也注重與柔和駕駛品質的完美結合,兼顧了運動與舒適,以更好地滿足舒適家用的需求。

柔和衝擊

足夠大的襯套尺寸是更好地吸收衝擊能量的基礎,MG4 EV的前下控制臂Ride襯套外徑達到70mm,優於同級車型,線性段更長縱向退讓更佳。

相較於寶馬1系採用鋁合金+鑄鐵的前後車輪支架材質,MG4 EV則是採用全鋁合金設計,這樣可以減輕簧下重量,降低了減震器的回彈和膨脹速度,可以提高車輛的舒適性。

MG4 EV還採用了同級鮮有的五連桿後懸架以及虛擬縱傾中心設計,使車輛面對道路衝擊時能夠產生後退讓效應,提升過彎韌性的同時,也能有效吸收顛簸。

舒適隔振

MG4 EV擁有優於同級的轉彎半徑,僅爲5.3m,這意味着轉向時需要的方向盤轉角更小,城市出行更加便利順暢。在複雜道路環境中,MG4 EV可以輕鬆通過U型彎或避開突發障礙。

繼8月份在成都車展首次亮相後,如今MG4 EV出海冠軍版已在國內各地4s店陸續到貨。上市之初,國內的官方指導售價爲13.98萬元,享受現金優惠2.4萬元的政策後,實際售價僅爲11.58萬元。低價格配上高價值,MG4 EV也被大家戲稱爲“卷王”。

而作爲一款歐洲市場大放異彩的成功車型,在國內市場能否同樣俘獲消費者的心,延續銷量的優異成績,是MG4 EV當下面臨的一大直接挑戰,這也是MG品牌開拓國內市場的重要一環。

目前,中國汽車市場趨於飽和,中國汽車品牌也需要尋求新的增長點。在國內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的激烈競爭中,MG4 EV還需要重點考慮的是國內消費者的需求、痛點,令這款“出口轉內銷”的全球車能儘早適應國內汽車市場的狀況,抓住中國消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