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部將投1200億強化臺鐵基礎設施 公司化改革「先切除負債腫瘤」

太魯閣號出軌事件造成49人死亡,外界關注臺鐵改革問題。(圖/記者黃國霖攝)

記者賴文萱/臺北報導

臺鐵太魯閣號49死悲劇震驚社會,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今(15)日舉行「臺灣鐵路管理澈底改革暨鐵路法修正方向公聽會,邀請交通部、臺鐵及各界專家學者、相關工會共同討論。交通部表示,未來將持續投資臺鐵1200多億強化基礎建設,現階段先朝向企業化管理進行組織調整,長期則朝國營公司發展。

針對臺鐵改革方向,交通部報告,現階段規畫在維持臺鐵局現有交通事業機構組織性質下,應朝企業化管理精神,督導推動組織調整;長期目標則朝向國營公司發展。

爲協助臺鐵,政府除已陸續投資臺鐵各項行車系統安全等軌道建設1500多億元,未來也仍將持續投資臺鐵相關建設1200多億元,以強化基礎設施

▲太魯閣號列車撞擊工程車出軌事故,造成49人死亡、200餘人受傷慘劇。(圖/記者蕭可正攝)

桃園機場公司前總經理林祥生直言,臺鐵總體檢報告提出洋洋灑灑144項改革項目,光靠臺鐵的資源,就算再加入交通部的資源,要讓臺鐵快速改革是難上加難。他認爲,臺鐵改革有做、有進度,但問題在於太多地雷還沒清完。

林祥生指出,臺鐵員工就像身上揹負很大腫瘤的病人,每天痛、每天不舒服,第一,就是要先切除財務負債腫瘤,這部分應由政府概括承受臺鐵4000多億負債及退撫金。

第二,要馬上幫臺鐵補充營養,也就是對外讓運價合理化,應該確實反應臺鐵服務的合理成本,若漲價會讓民衆有負擔,運價跟票價之間的價差,也應由政府編列預算補貼,另外,也要提升員工薪資

另外,林祥生也點出,臺鐵運機電各部門標章規定不一、不明確,甚至有各自解讀的情況,若要迎向企業化,必須讓規章制度同步。另外,未來營運方向確認,若企業化後,以經營立場來說,小站要放棄、低效率班次也要放棄,但如果政府認爲不能放棄,也應該要由政府概括補貼,不能讓臺鐵全部承受。

▲學者認爲,臺鐵改革第一步就是要先切除財務負債腫瘤。(圖/記者黃國霖攝)

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特聘教授玉山則說,過去交通部所屬國營事業多是以行政機關形式的事業機構提供公共服務,近年來則是以改制國營公司的方式進行轉型,像是電信局郵政局、桃園國際航空站港務局等。事實上,國外鐵路營運機構同樣面臨鉅額虧損及債務累積的困難,也因此進行結構重整與事業轉型。特許公共事業多會以整合方式維持市場優勢,也避免系統內過度競爭,以交叉補貼方式提供普及服務。

至於臺鐵在安全方面的改革,成大交通管理科學系教授鄭永祥認爲,雖然太魯閣號事故是外包廠商造成,但臺鐵在風險控管方面沒有完全掌握,空有安全規範,但現場基層人員未必完全遵守。

鄭永祥建議,臺鐵應建立由下而上的安全管理系統,讓基層的意見能夠傳達到高層,可以更有效整合其安全想法及意見,進而落實在系統設備的採購及更新、人員排班與調度、系統維修制度與營運規章的檢討與執行。最後,臺鐵也應輔以現場化的偵測設備與管理資訊系統強化安全,並建立以安全爲核心的組織文化。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