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部與學校成夥伴關係 私校退場條例通過獲校長肯定

〈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今(22)日在立法院三讀通過。(本報資料照)

〈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今(22)日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實踐大學前校長陳振貴認爲,政府展現魄力與決心,不僅對退場學校設有預警與專輔2年機制,更有退場基金作後盾,教育部與學校長久模糊的關係,也正式釐清爲夥伴關係,這個條例就其精神與內容而言,值得肯定。

陳振貴表示,臺灣因爲教改在20多年前開始廣設高中大學,但因爲少子化的衝擊,造成一些私立學校退場,還有的必須瘦身,才能正常辦下去,已成爲全民的共業。

「今天立法院通過的私校退場條例,可以說是今人爲前人在善後!」陳振貴說,教育是百年大計,制定教育政策,必須作全面性及歷史綜橫面的考量,當時就是未考量有少子化來臨的因素,才造成今天的窘境。在臺灣教育史上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失敗案例,值得全民尤其教育部的省思。

陳振貴認爲,立法院三讀通過的〈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目的在解決私校少子化的共業,經過5年多各方的研議,整體而言它的目標明確,辦法展現政府的魄力與決心,其精神與原則拿揑得宜,有預警與專輔2年機制,更有退場基金作後盾,學校剩餘財產充公,符合社會各界的期待,同時由此條例可以看到教育部與學校長久模糊的關係,正式釐清爲夥伴關係,這個條例就其精神與內容而言值得肯定。

「從今天開始,接着就看條例如何落實了,大家試目以待!」陳振貴指出,臺灣少子化是個不可逆的趨勢,爲維持學校教學品質、健全學校財務,各校除了設法增加推廣、財務收入外,更要積極營造校園國際化環境,如開設全英語學位學程,國際學院、華語中心等,以擴招境外生,彌補國內學生的不足,才能永續經營。

陳振貴強調,今天通過的退場條例是在解決歷史共業,本人更期待配合2030年以英語爲第二官方語言的政策,政府開始擬定類似「國際教育專法」,來因應並迎接另一個新教育階段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