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走好智能時代教育發展道路

近日,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大會舉行期間,以“通過人工智能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新興政策與戰略”爲主題的部長論壇環節,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以《中國的人工智能教育》爲題做主旨發言,分享了走向智能時代中國教育的思考和探索。

“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教育,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確立並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機會,讓13億中國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站在智能時代的門口,陳寶生在發言中回望中國教育“走過的路”。他指出,中國積極發展更有保障的教育、更加普及的教育、更加優質的教育、更加開放的教育,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讓羣衆有更多受教育機會,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與更多國家交流合作共同進步。

陳寶生表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爲中國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中國製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隨着近年來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又相繼發佈《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對促進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發展作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規劃,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索和嘗試。面向智能時代,盤點中國教育“探索的路”,我們努力爲人工智能和智能教育提供多層次的人才培養,爲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提供更多實踐空間,爲人工智能教育發展提供高水平教師隊伍支撐,爲人工智能和智能教育提供有力的科研創新支持。

陳寶生指出,走進智能時代,中國高度關注人工智能對教育帶來的巨大影響,密切關注人工智能對教育帶來的問題和挑戰,要秉持積極審慎的態度,思考如何走好“未來的路”,踏踏實實走好未來智能教育發展之路。一是普及之路。要把人工智能知識普及作爲前提和基礎,讓學生對人工智能有基本的意識、基本的概念、基本的素養、基本的興趣,培養教師實施智能教育的能力,提升全民人工智能素養。二是融合之路。要立足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教育管理的實際需求,建立起教育與人工智能產業的對接對話機制,將產業界的創新創造及時地轉化爲教育技術新產品,提供更多更優的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礎設施。三是變革之路。要發揮好、利用好人工智能技術在推動學校教育教學變革、推動學校治理方式變革、推動終身在線學習中的作用。四是創新之路。要把科技創新作爲引領力量,深入開展智能教育應用戰略研究,探索智能教育的發展戰略、標準規範以及推進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