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急診壅塞的五支箭
待牀時間過久,引發急診壅塞,各家醫學中心積極調度病牀,或祭出績效獎金,希望逐漸緩解困境。圖爲醫院急診室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陳正興/攝影
急診壅塞自古有之,於今尤烈。近日衛福部提出的牛肉政策,我身爲急診人給予肯定,但我懷疑是否能解決急診壅塞,因爲沒有書明指定用途,挹注金額能真正進到第一線人員的口袋者,不知還剩多少?筆者特詳述多年觀察與解方,供政府參考。
一、護理人力不足─這是最主因。因爲護病比入法,導致的因應措施就是關病房、縮減牀位,所以急診室堆滿等待住院的病人。解方:將此視爲國安問題,許護理同仁有感薪資和令可接受的工作環境。如果他們的訴求都做到了,我不相信喚不回或留不住同仁。
二、加速留觀病人分流。其一,將病人轉到轄區內其它有牀的醫院,先決條件是該院有處理能力,且解決病人的交通問題,如果病人堅持不同意,則之後醫療費用須自付,這須政府同意且立法,醫院纔敢做,難度較高。其二,主治醫師到急診來清等住院的病人,給予積極建議或勸說病人出院或轉院,可加速病人住院或出院,都較具說服力或快速,這方法最可行,只要醫院院長下行政命令即可;若政府願將之納入評鑑,則可減少推動阻力。其三,加強「在宅急症」實踐,這是衛福部正在推動的。
三、醫院經營的策略造成─這有二種狀況:一,醫院高層默許住院病人中大部分來自門診,從急診品質指標之「佔全院住院之比率」可看出,少數醫學中心該指標只有百分之廿至廿五,而大多數醫院該指標爲百分之四十至五十,甚至區域醫院可到達百分之五十至六十。顯然前者醫院急診如果留滯太多等待住院的病人,醫院院長只要下令多收急診病人,將指標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以上,不就解決了急診壅塞的問題?重點是院長敢不敢或願不願下此指令。衛福部若真有心解決此問題,不妨在評鑑規範加入相關條文。二,有些醫院倡導專科病房制度,因此即使還有空牀,急診病人無法住,因其不屬於空牀的那一科,所以醫院經營者態度很重要,建議可做彈性規定,如果留觀等住院人數超過某數目,就可彈性處理。
四、增強留觀病人照護的品質─急診壅塞既不可免,就要面對它,加強對留觀病人照護的品質是唯一辦法。我多年前提出的「雙主治」制度,在少數醫院有落實,覺得效果不錯,如今政府宣佈增加留觀病人的醫師費,去除了「雙主治」制度滯礙難行的部分阻力,如能在評鑑增加鼓勵的誘因,而且評鑑委員認真執行規定,必能大大提升留觀病人的服務品質。
五、急診人力不足是影響服務品質的最大因素─急診醫學會提出在急診實施「護病比」的建言,我雙手贊成,但仍覺不夠。爲了留觀病人的服務品質着想,我認爲還要實施「醫病比」,亦即一位急診留觀醫師最多負責廿位留觀病人,留觀人數太多,就要等比率增加固定的留觀醫師人力。所以在評鑑要加入此概念,總體評估急診人力配置是否足夠。住院醫師訓練評鑑的人力規範,算急診人力時也有相同概念。當急診主任向醫院院長爭取人力時,纔有所依據也容易獲得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