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產能過剩 觸發地緣政治角力的隱憂

《反資本主義編年紀事》作者/大衛‧哈維出版社/時報

QR Code

工商書房 熱門文章

English英文線上

我們現在從中國的一帶一路看到的,是中國在中亞的地緣政治影響力擴大。解決中國資本過剩問題的空間修補方案正被轉化爲一個地緣政治計劃,在該計劃下,中國正利用基礎建設投資將中亞納入其勢力範圍。有趣的是,美國利用海權組織它的大部分全球力量,而中國與美國在南海出現了嚴重衝突。中國正開始近乎完全控制中亞局勢,而美國無法挑戰中國在當地的影響力。但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遠非僅此而已。

該計劃如今在非洲發揮非常大的作用:自2008年以來的短短几年間,非洲因修建基礎設施(如貫穿東非的鐵路)向中國貸款而債臺高築。資本主義在非洲的擴張正變得明顯(如在衣索比亞和蘇丹)。中國在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投資多采用提供商業貸款的形式,而不是直接投資於非洲(雖然中國也有直接投資於非洲的礦產資源,如尚比亞的銅礦)。中國人用一種典型的策略,借錢給其他國家購買中國的過剩產出(如鋼鐵、運輸設備和水泥),就像英國在19世紀爲了自身利益維持阿根廷的發展那樣。

還有地緣政治的角度,控制中亞本身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這可解釋他們爲何殘暴對待中國西部的維吾爾穆斯林。如果他們這麼想,他們將利用他們過剩的水泥和鋼鐵產出,修建貫穿中亞、通往歐洲的鐵路。連接中國與倫敦的鐵路如今已通車,全程需要二至三個星期的時間,比海運所需要的六個星期快得多。

中國人認爲,藉由修建貫穿中亞的快速鐵路網,他們將能大大縮短中國到歐洲的運輸時間,這就是他們正在建設的東西。西方財經評論者常說這是浪費經濟資源的投資,不可能有利可圖。這種投資短期內確實很可能無利可圖,但長遠而言,它真的將在地緣政治上重設整個世界的組織方式。中國這個計劃的首要目的,幾乎肯定是地緣政治而非經濟上的。

因此,中國人多年來不曾在任何地方與美國對抗競爭,如今卻在南海這麼做,而這絕非偶然。但在中亞這個地區,中國目前沒有與任何人對抗競爭。俄羅斯並不反對中國的計劃,事實上,俄中聯盟似乎愈來愈鞏固。美國沒有能力在中亞做什麼。這很有趣。我在中國的時候,有人多次勸我不要針對俄羅斯發表任何負面言論,因爲俄國與中國在中亞和其他地區顯然有利益聯盟。美國一再試圖藉由直接政變、制裁或煽動內亂來推翻委內瑞拉馬杜洛政府,但俄中兩國都支持這個政權。你開始看到世界各地出現模糊的地緣政治分歧,而它可能很快變成一場積極的競賽。但請注意,這個一帶一路計劃也與尋找解決資本和產能過剩問題的空間修補方案有關。

資本註定永遠追求3%的複合成長率,這意味着資本和資本積累的全球地理將一直經歷某程度的重組。我們開始看到,這些滾動的空間修補,從美國到日本,從日本到中國,從中國到中亞和非洲,是資本複合成長邏輯在地緣政治上的表現。在地理上,我們必須非常小心。正是這種因素在上個世紀導致兩次世界大戰,兩次都涉及地緣政治競爭。我並不是說一定會發生世界大戰或類似的事。而是我們必須非常仔細地分析地緣政治競爭和相關理論。考慮當前的種種壓力,尤其是中東的緊張情況,忽視問題是愚蠢的。

爲過度積累的資本尋找空間修補解決方案的努力一旦與地緣政治競爭混合,一如1930年代的情況,我們就應該退後一步,小心翼翼地避免一頭栽進全球戰爭的漩渦。空間修補的地緣政治問題必須成爲認真研究的一個重點。

更多摘文詳見:

bit.ly/3DhIp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