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令之美|元宵和湯圓,你分得清嗎?

新華社天津2月22日電(記者周潤健)元宵節將至,又到了吃元宵、湯圓的時候了。每每這個時候,元宵和湯圓總讓一些人分不清楚。二者到底有何區別?  民俗學者、天津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王來華說,“元宵”是北方人的叫法,“湯圓”是南方人的稱呼,二者都是糯米粉製品,卻有着諸多不同。  元宵一般只用甜類餡料,常見的有紅豆沙、黑芝麻、核桃仁、棗泥、巧克力等。製作時先將餡料製成小塊,再蘸上水,在盛着糯米麪的笸筐內滾,一邊滾一邊灑水和添粉,使其自然沾滿糯米粉並滾成一個個圓球狀,表皮鬆軟,雪白的樣子煞是好看。  傳爲上元節期間,元代大都(即今北京)的糕點鋪,爲使人方便快捷地吃上節令食品,首創了搖製法。明代劉若愚對此有詳細記載:“其製法用糯米細面,內用核桃仁、白糖、玫瑰爲餡,灑水滾成,如核桃大。”因系正月十五晚上食用,直接取名“元宵”。時至今日,每年元宵節前夕,在天津地區還常見食品店前擺上類似圓形的淺壁鐵皮裝置,用來快速滾制元宵,以滿足排隊購買元宵顧客的需要。  王來華進一步指出,湯圓與元宵相比,表皮選用精細的糯米粉,用手直接包制,有點像北方人包餃子,包制好的湯圓外表光滑,口感粘糯;餡料則素、葷皆可,素餡除了與北方的甜類餡料大體相同之外,還會加上新鮮水果,如草莓、菠蘿、鮮橙等,而葷餡則是各種肉類,口味多甜鹹。有詩云:“香澤糯米做湯圓,沸水飄銀富貴鹹。入口綿甜滑潤爽,闔家歡樂醉天年。”  吃元宵、湯圓以水煮爲主。煮元宵需要的時間比較長,煮後湯比較濃;煮湯圓需要的時間比較短,煮後湯比較清。不論是元宵還是湯圓,均可採用蒸、油炸、烤甚至拔絲等多種方法食用。  不論是“滾”出來的元宵,還是“包”出來的湯圓,形狀都是圓的,寓意團團圓圓、圓圓滿滿,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王來華表示,與北方人在正月十五吃元宵不同,南方人吃湯圓,首日就在大年初一的早上;正月裡的一些拜祖祭神的節日,湯圓也是重要供品;到了元宵節,南方人也會接着吃湯圓,以示吉祥。  如今,元宵和湯圓口味越來越多。“元宵和湯圓固然好吃,但因其多粘硬,吃的時候還要有所節制,慢性病患者、老人和孩子更不宜多吃。”王來華特別提醒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