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0公里外獵殺陸艦 美有人無人艦猛練作戰新招

阿利伯克驅逐艦「約翰·芬恩」號(USS John Finn,DDG 113)4月25日在太平洋艦隊的「21無人整合戰鬥問題」(Unmanned Integrated Battle Problem 21,UxS IBP21)演習中,針對挑戰性作戰狀況,發射飛彈畫面。(美國海軍

拜登政府上臺後,不斷強調中方是美國的頭號對手。而美國海軍上星期從加州聖地牙哥動員有人與無人水面艦和潛艦,加上無人機從空中支援,模擬了可能與中方艦隊作戰的方式

據《富比士》(Forbes)雜誌網28日報導,美國海軍運用隱形無人機,精密通訊系統,還有強大的戰艦,發射了高科技長程飛彈。而朱瓦特級隱形驅逐艦2號艦「麥可索爾」號(USS Michael Monsoor,DDG-1001)似乎在飛行甲板裝設實驗性通訊系統,引領第21驅逐艦中隊(Destroyer Squadron 21)的其他艦艇進入太平洋。

接下來海軍結合有人與無人系統,進行了一連串實驗的模擬作戰。例如,無人艦和濱海戰鬥艦並肩航行,攻擊潛艦投放無人潛航器,而無人機則全場在上方盤旋等。

所謂的「艦隊問題」(Fleet Problem)演訓,是要在美國海軍蛻變,以因應解放軍高科技戰之際,預先檢視可能的未來。而中方正部署包括潛艦,轟炸機與飛彈等反介入/區域拒止系統,而對美國軍艦來說,這可能使西太平洋成爲十分危險的區域。

美國海軍爲了解決反介入/區域拒止問題,於是把賭注下在無人機上。事實上,他們已提議,要在約300艘既有的有人艦艇外,再增添數百計無人水面艦與潛艦。其中的構想在於,讓無人艦去偵察中方軍艦,擴大美國艦隊感測器的有效範圍,以協助身爲「狙擊手」的有人驅逐艦和潛艦在解放軍接戰區遠距發動攻擊。

分析指出,這計劃很棒,但在現實世界行得通嗎?而4月的「艦隊問題」演訓強烈顯示,或許真的可行。歷經幾天的實驗後,美國海軍25日展開令人印象深刻的測試,甚至可以說是最富前景的有人與無人平臺作戰概念

「安克拉治」號(USS Anchorage LPD23)船塢陸艦先布放模擬敵艦平底船,而船上似乎搭載了能複製無線電,雷達和其他電子設備的發射器。另一方面,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約翰·芬恩」號(USS John Finn,DDG 113)則置身視距外搜索「敵艦」,至於兩艦的距離則是機密

而無人機和無人艦則海上穿梭,爲了避免敵方偵測,它們都關閉了主動感測器,改用被動電子接收器來「傾聽」敵方的電子發射。接着無人機將接收到的「敵艦」數據上傳衛星,再轉傳給「約翰·芬恩」號,由它來發射價值500萬美元(近1.4億臺幣),能打擊海上或空中目標的「標準6型」(SM-6)長程飛彈。而據美國海軍說,他們在遠超過視距外擊中了「敵艦」。

分析指出,雖然不清楚這飛彈當時飛了多遠,但理論上,「標準6型」飛彈能打擊遠在300英里(近483公里)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