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推公民電廠 打造金門智慧低碳島

金門東北季風強勁,臺電已於2009年在後扁設置2支風力發電機。(李金生攝)

金門日照天數逾250天,具備太陽能發電的天然條件。(李金生攝)

金門大學建構「金門智慧低碳島」是中央地方努力目標,今天發起籌組金門縣再生能源社區合作社,由建築系劉華嶽副教授(左四)擔任發起人代表。(金大提供/李金生金門傳真)

國立金門大學看準當地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條件,今(11)日結合民間發起籌組金門縣再生能源社區合作社,共同推動「公民電廠」,期待帶領綠能與節能新運動,協力打造「金門智慧低碳島」。

金門平均日照天數逾250天,具有發展太陽光電的良好條件,臺電勘定全縣公有建物可設置太陽光電的地方近70處,可裝置面積約5萬3000平方公尺。另東北季風強勁,也具發展風電的開發條件,臺電已於2009年在後扁設置2支風力發電機

金門大學以建構「金門智慧低碳島」是中央與地方努力目標,今天發起籌組金門縣再生能源社區合作社,由建築系劉華嶽副教授擔任發起人代表,向縣府社會處送件申請籌組。

共同發起人還有金大建築系吳鬆德博士電子系李金譚副教授、工管系吳佳駿博士等,並邀請金門在地民間夥伴金門縣環境教育學會理事長吳啓騰財團法人董氏宗親公益基金會總幹事董倫彥、金大兼任講師蔡其俊與本地能源業者馮敬瑤及臺電金門區處電務經理吳世忠塔山電廠電氣課課黃志鵬等人。

該社預定今年底正式成立,明年展開金門地區再生能源的規畫、建置、維運經營等業務,若一切進行順利,將是全臺第5家,也是離島地區第1家綠能合作社。

金大指出,金門縣再生能源社區合作社就是「公民電廠」,目標是招募40位社員和200萬元股金,除協助公、民營單位個人評估和建置,並將產出的太陽能電全數賣給臺電外,盈餘也將用於綠能教育推廣,爲打造綠能島嶼盡一分心力

目前,金門地區以火力發電爲主,塔山電廠近期將有2具新機組加入運作預估未來10年內不會有缺電之虞。但臺電仍選定具備風力與太陽能發電等再生能源天然條件的金門,做爲建置智慧電網示範島,目標是將創能、節能和儲能整合起來,在綠能、科技與智慧的電力網絡「三合一」情況下,實現金門低碳島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