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將推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和輕量沙盒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下午接受媒體聯訪時,公佈2024行動創新法規調適措施,並設置常態性金融法規檢視鬆綁機制。記者侯永全/攝影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520上任之後一個月,在週一首度接受媒體聯合專訪。彭金隆在專訪中,除了強調建立起「安全」與「發展」並進的金融市場將爲其施政主軸之外,他也在會中明確透露將有三波重要政策的推動計劃。

彭金隆指出,首先他將推出「行動創新法規調適計劃」,其中,彭金隆在正式上任前公會、業者的請益之旅已有備而來,他透露,已向金融三業共蒐集了124項建言,同仁非常認真作評估,其中更有38項已確認目前即可行,將立刻快速回應業者的訴求。

接着,他也將新建立「金融發展與創新法規調整建議平臺」,分銀行、保險、證期、科技創新等四大面向,他表示,未來金管會不再被動開放,而是主動出擊,每個區塊設法規檢視小組,不但由產官學組成,尤其和過去不同之處在於,將由學者專家外部主導,主動從市場發現問題,而且常態性設置。下一次,將闡述如何作金融科技創新及發展的現象。

彭金隆強調,金融市場並不是只有金管會或業者,要有不同的聲音,因此,纔會有由學者出任上述平臺小組召集人的構想,每個不同小組專業分工,由不同專業的學者出任。

第三波他要推出的重要政策,則是在臺灣也順利完成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把新錢留在臺灣!」對此彭金隆在週一、週二都將和國發會共商對策,他透露和過去不同之處在於,以前只想在單一城市成立中心,但現在其他國家已有不同作法,例如,日本開始成立「特區」,由好幾個城市透過不同的分工來作,而並非只有一個點,值得借鏡。

而對於壽險業者爭取在國內投資的機會,彭金隆也在專訪中透露,保險局在週一上午,才召六大壽險公司開會,包括公建的案源、條件、方法等三件事都要解決,尤其是如何突破現有案源的限制;他進而說明,過去傳統的公共建設都以編列預算或政府舉債來作,較爲簡單,再者,投報率能否滿足壽險業者的需求,包括直接投資、證券化、發債這些方式何者較好,也要評估,因此彭金隆也新透露他最新想到的解套方式,就是先找到「實驗性的個案」,個案先成功了,再說服其他部會,因爲涉及到很多利害關人,而且也要成本,所以不太可能一開始就先全面推動;他進而指出,壽險業爭取在臺灣有公建等投資機會,也跟推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息息相關,因爲都和將資金財富留下來投資臺灣有關。

過去歷任金管會主委都有推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期許,但都無疾而終,對此彭金隆坦言,他也希望能破除這個魔咒,希望透過先前20年的籌備醞釀來繼續推動,他並指出,有些國家在人才流通、全英語環境、外匯進出等自由度更高爲其強項,但臺灣也有自己的強項,例如臺灣有產業,因此可截長補短,作出自己獨特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尤其臺灣有足夠的民間財富,衆多海外成功的臺商,這些是別人所沒有的,可盤點這些利多來打造我們自己的資產管理中心,他也發現臺灣很多資產管理人才,現在第一志願是去英國、新加坡,未來希望也能把臺灣建立爲亞洲其中的一處資產管理中心,舉例來說,想作新創綠能投資時選擇臺灣,把臺灣的特色作出來。

而在金融科技的開放上,彭金隆強調,臺灣這麼好的科技背景,及金融業的認真,臺灣的金融科技不應該只有如此,因此他透露,未來將有推出「輕量沙盒」,讓業者在金融創新把可試辦範圍,擴大到由主管機關可決定的法規上面,這樣範圍就很大,舉凡注意事項、審查要點,自律規範的,都是金管會可主政,不用透過立法程序,這項鬆綁將可使金融科技實驗範圍就可大有擴張,讓金融科技業者和金融業者有更大的合作可能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