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平:發揮好政府投資帶動放大效應

新年伊始,各地紛紛發力政府投資。有的地方集中開工一批重大項目,有的地方設立規模不小的政府投資基金,加快佈局一系列新興產業。與此同時,一些地方相繼發佈一季度專項債券發行計劃,推動專項債券早發早用。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重點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培育發展新動能。當前,有效需求不足問題仍較突出,加大政府投資力度有利於帶動擴大全社會投資,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在大力推進政府投資的同時,也應注意強化政府投資的精準性、有效性,切忌大水漫灌、一哄而上,防止低效無效投資造成新的資源浪費。

政府投資要統籌使用好各類資金。增發1萬億元國債、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以及車購稅補助地方資金、鐵路建設基金、民航發展基金等,都是今年政府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特別是專項債券已成爲地方政府補短板、增後勁、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工具,今年國家有望繼續安排適當規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各地要早發快用,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要堅持“一盤棋”思路,統籌各項資金使用,着力提高投資效率,更好發揮有效投資關鍵作用。

政府投資要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各地要結合實際情況,堅持“有所爲有所不爲”,聚焦重點、精準發力。瞄準現代化產業體系、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安全能力建設等領域,加強科學規劃,確定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政府投資項目,真正形成有效益的投資。着重用好增發國債支持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穩步推進項目建設,更好保障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

政府投資要發揮引導帶動作用。政府投資具有“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能夠有效帶動全社會投資。以專項債券爲例,2023年發行的專項債券中,用作項目資本金的超過3000億元,預計拉動社會投資超萬億元,放大效應十分顯著。各地要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吸引、帶動更多民間資本按市場化原則參與重大項目建設,給民間投資提供更大舞臺,充分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形成多元投資格局。

推進政府投資,既要緊盯效益,也要嚴守規範。在爭取儘快開工建設、儘早形成實物量的同時,要始終堅持科學決策、規範管理。政府投資項目直接關係公共利益,必須強化監管、確保工程質量。同時,加強對政府投資資金預算約束,規範資金使用管理,嚴禁違法違規舉借債務,防止產生新的債務風險。 (作者:金觀平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