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緊鑲嵌在生活中 龍潭高原裡用艾草將客家精神發揚光大

高原社區發展協會推出許多艾草周邊。(高原社區關懷協會提供/黃婉婷桃園傳真)

桃園市龍潭區以茶、米、客家名菜知名,高原裡卻一反衆人印象,以「艾草」作爲主角,發展獨樹一幟的天然農作。高原里長、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黃玉琴說,艾草對客家人來說就像空氣,爲了傳承老祖宗智慧,除力推艾草周邊外,也提供農民二度就業,並將收益回饋社區,往社會企業方向邁進。

高原裡舊稱銅鑼圈」,位於桃園臺地最南端,海拔高度約 300 公尺,早期居民多以種茶維生,是個地廣人稀的客家莊,有人笑稱這裡是「紅土高原」,土壤貧瘠到「埋死狗都不臭」,只能栽種耐旱作物,艾草則多半爲自種自用。

「每個人家裡一定都有艾草的家。」黃玉琴回憶,阿嬤常叮嚀她,受傷時可拿艾草外服內用,清明時做成祭祖小點,不僅養生又避邪,乾燥後燒乾還能趨蚊用途多元到每個家庭幾乎都留了一塊地給艾草當家,讓她意識到,艾草其實緊緊鑲嵌在客家人的生活中。

在某次農村再生計劃課程中,黃玉琴與組員討論起高原裡能種什麼重點作物,衆人七嘴八舌喊着地瓜、米食,有人突然靈機一動大喊「就是艾草了」,於是大家便以「天然、無毒」作爲主打,在裡內尋找閒置多年、未噴農藥殺蟲劑土地,結合社區發展協會資源,打造高原獨有的「香艾時光」。

靠「老祖宗智慧」創建的艾草產業,除了開發艾草香、安枕包、艾草饅頭等周邊商品外,也向認真經營的農民以高於市價金額收購,艾農班長徐鍾富笑說,協會協助小農許多,還同時提供居民二度就業的機會,並將收益回饋社區關懷據點,爲公益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