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快行動!金融監管總局最新部署!

1月25日,國新辦舉行金融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聞發佈會,金融監管總局副局長肖遠企,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長李明肖,新聞發言人、統計與風險監測司負責人劉志清,普惠金融司司長郭武平,財產保險監管司負責人尹江鰲出席發佈會,並就精準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中小金融機構改革化險、盤活存量信貸資源等熱點作出迴應。來看重點表述:

1.截至2023年底,3500億元“保交樓”專項借款絕大部分都已經投放到項目,商業銀行還提供了相應的商業配套融資,確保“保交樓”任務完成。

2.近期將召開相關工作部署會,要求銀行儘快行動起來,在城市人民政府牽頭協調下,與住建部門一起,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加精準支持房地產項目合理融資需求。

3.實施了聯合授信機制,對同一個企業的授信和融資很多銀行都看得到,這樣確保既不把企業的債務率推高,同時又能夠把金融資源用到最需要的領域,能夠滿足不同企業、不同個體、不同市場主體真正的、合理的資金需求,避免資金空轉,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4.一方面實施高強度監管,逐步使它(高風險中小銀行)的風險收斂,同時,與地方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一起“一行一策”,謀劃實施改革化險的路徑以及相應的舉措。

5.有相當部分這種銀行的風險已經大幅收斂,而且實現了可持續經營,改革化險成效正在顯現。

6.今年力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和普惠型涉農貸款這兩個領域貸款的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

7.金融監管總局將繼續引導銀行放寬抵押物要求,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

談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最新進展

肖遠企指出,銀行支持房地產融資主要包括以下渠道:針對房地產企業的開發貸款、向個人發放住房貸款(按揭貸款)、投資房地產企業債券,向房地產企業提供併購貸款、存量展期貸款等。

“這個量還是非常大”,肖遠企指出,2023年,開發貸款、住房按揭貸款分別新增了3萬億元和6.4萬億元,兩項加起來將近10萬億元。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投資房地產企業發行的債券金額也有明顯增長,截至202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購買房企債券餘額達到4275億元,同比增長15%。此外,銀行業金融機構2023年還向房地產企業提供了併購貸款、存量展期貸款,兩項加起來超過1萬億元。

肖遠企還在此次發佈會上透露了“保交樓”的最新進展,他表示,截至2023年底,3500億元的“保交樓”專項借款絕大部分已投放到具體項目,商業銀行還爲這些項目提供了相應商業配套融資,確保“保交樓”任務完成。

近期將部署要求銀行儘快行動

開年以來,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合理融資需求的相關政策密集出臺:1月12日,住建部、金融監管總局聯合發佈了《關於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通知》;1月24日,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聯合發佈《關於做好經營性物業貸款管理的通知》。

肖遠企指出,金融監管總局將指導金融機構用好用足現有的金融支持政策,繼續做好房地產金融服務,保持房地產信貸整體穩定,滿足合理融資需求,爲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貢獻和發揮金融力量。

《關於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的通知》明確,協調機制根據房地產項目的開發建設情況及項目開發企業資質、信用、財務等情況,按照公平公正原則,提出可以給予融資支持的房地產項目名單,向本行政區域內金融機構推送。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評估協調機制推送的支持對象,對正常開發建設、抵押物充足、資產負債合理、還款來源有保障的項目,要積極滿足合理融資需求;對開發建設暫時遇到困難但資金能夠平衡的項目,不盲目抽貸、壓貸、斷貸,要通過存量貸款展期、調整還款安排、新增貸款等方式予以更大力度地支持。

肖遠企透露,近期金融監管總局將召開相關工作部署會,要求銀行儘快行動起來,在各地政府牽頭協調下,與住建部門一起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加精準支持房地產項目合理融資需求。

除了落實前述已經出臺的政策,肖遠企表示,金融監管總局還將繼續做好個人住房貸款金融服務。支持各地城市政府和住建部門,因城施策進一步優化首付比例、貸款利率等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指導督促銀行更好服務廣大人民羣衆剛性和改善性住房的融資需求。指導和要求銀行等金融機構大力支持“平急兩用”重大基礎設施、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建設,並且要求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嚴格限制資金投放“壘大戶”,避免資金空轉

劉志清指出,截至202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417.3萬億元,同比增長9.9%,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22.75萬億元,同比多增1.31萬億元,負債總額383.1萬億元,同比增長10.1%,人民幣存款新增25.74萬億元,同比少增5101億元。

對於當前是否存在貨幣資金在銀行間空轉的疑問,劉志清迴應表示,2017年以來,累計處置銀行不良資產達18萬億元,盤活了大量被低效佔用的金融資源。從銀行業的信貸投放結構來看,近年來,金融資源更多地用於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普惠小微、基礎設施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我們在監管方面對優化信貸資產結構方面,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監管定量措施規則”,肖遠企進一步指出,金融監管總局在考覈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信貸投放結構時,會加入集中度監管和聯合授信機制。

其中,集中度監管將金融機構對單一客戶、單一集團和單一行業的授信和貸款與資本金掛鉤,且比例非常嚴格,避免金融資源壘大戶;聯合授信機制則確保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看到同業對同一個企業的授信和融資情況,這樣一來,既不推高企業債務率,又能夠把金融資源用到最需要的領域,滿足不同企業、不同個體、不同市場主體真正的、合理的資金需求,避免資金空轉,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談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防控:相當部分中小銀行風險大幅收斂

作爲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統籌化解的三大風險之一,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防控是當前金融監管工作的一大重點,也是當前頗受外界關注的熱點。

對此,肖遠企迴應指出,到目前爲止,全國共有中小銀行3912家,主要是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和村鎮銀行等幾類中小銀行機構,總資產110萬億元,佔銀行業總資產規模的比重爲28%。

肖遠企強調,從全國範圍看,當前中小銀行經營穩健,資產質量都保持穩定,資本實力顯著增強,中小銀行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資產質量總體上都處於比較好的水平,這些經營和監管指標均處於合理健康水平。

“個別風險較高的中小銀行,數量、資產總額以及不良資產總額,無論是佔整個銀行業的比例,還是佔中小銀行體系的比例都是非常低的。”肖遠企稱,對於這些風險較高的中小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一方面實施高強度監管,逐步使其風險收斂;同時,與地方黨委政府、相關部門一起,按照“一行一策”謀劃實施改革化險路徑和相應舉措。

肖遠企指出,其中已有相當部分銀行的風險大幅收斂,而且實現了可持續經營,改革化險成效正在顯現。

肖遠企表示,未來金融監管總局將從強化公司治理、選配選優地方中小銀行的高管和關鍵崗位的重要人員、分類施策深化改革、督促中小銀行聚焦主責主業、全面加強監管五方面,做好中小銀行的改革和風險防控,不斷提升中小銀行經營管理水平。

此外,肖遠企透露,目前農村信用社改革,這個改革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部分農信社改革方案已獲國務院批准,有的正在積極組織實施,有的已經開業運行。“目前我們做了階段性評估,都達到了預期目的,效果正在彰顯。”肖遠企稱。

普惠金融監管目標明確 繼續引導銀行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達到29.06萬億元,同比增長23.27%,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13.13個百分點;同時,利率逐年下降,2023年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爲4.78%,同比下降0.47個百分點。

截至2023年底,普惠型涉農貸款餘額達12.59萬億元,同比增長20.34%,超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10.2個百分點,利率同比下降0.87個百分點。

郭武平表示,今年金融監管總局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聚焦小微企業和涉農主體資金需求,合理確定信貸投放節奏,力爭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和普惠型涉農貸款這兩個領域貸款的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

同時,要逐步提升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比重。截至2023年底,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比重達到19.19%,同比提高2.29個百分點。今年金融監管總局還將繼續引導銀行放寬抵押物要求,加大信用貸款投放力度。

郭武平透露,金融監管總局還將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推動民營小微企業法人貸款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增速。同時,增加對小微企業法人信貸的支持,提高小微企業法人貸款和戶數比重。合理提升縣域存貸比水平,將新增縣域存款一定比例用於當地貸款,爲縣域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促進城鄉均衡發展,助力共同富裕。

責編:葉舒筠

校對:李凌鋒

版權聲明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END"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