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大女主,她們有一顆跑向世界的心

2024一開年,她姐就被女運動員的好消息刷屏了。

張德順在廈門奪得季軍,同時,她還拿到國內女子組的第一名。

圖源:微博

女性在馬拉松賽場又拼又颯,力量感拉滿。

可也是在這個賽場,她姐還是看到了一些人對女運動員的誤解。

有人審判女運動員的外貌,誰脫水嚴重臉不夠美,又是誰的腿更長,或者直接勸“女生真的不要跑全馬,太容易顯老了”。

圖源:網絡

又是這一出。

這些刻板的對美的定義,似乎都比女運動員的成績更吸引人,也意圖限制女性投身運動。

當一個女性走入運動場,總會如此。

因爲性別,她經常不是最被期待的那一個,反而要面臨紛亂的流言,重重的阻力。

好在,下一步總會總會毫不猶豫地邁出,這一代女性的獨特力量終會被人看見。

當女性奔向運動之路

一直以來,她姐都很願意去打撈體育圈那些了不起的女性身影。

因爲我知道,能以女性的身份衝出重圍、留下姓名,她們必然要翻越更多的高山。

這高山,來自客觀的環境,也來自旁人的誤會和流言。

就像“馬拉松一姐”張德順。

她的開局便是典型的hard模式。

張德順來自雲南大理的一個小山村,在拿得起鋤頭的年紀就跟着父母下地勞作,封閉大山裡的女孩,太難去主動抓住命運。

要跑出大山改寫將來,需要拿出更大的勇氣,蹚出一條新的路。

直到初中,張德順被老師發現有比男生還快的跑步天賦,自此有了改變命運的契機。

她從小山村起跑,一路跑到了昆明、雅加達、東京、俄勒岡、上海、名古屋、布達佩斯、杭州亞運......

現在,她已經是國內女子馬拉松的現役“一姐”。

去年,她更是創造了中國女子馬拉松近11年來的最佳成績。

體育圈還有很多靠雙腿改寫命運的女性。

張德順低開高走的人生路徑,讓她姐想到了另一個田徑運動員——何巫呷,她也同樣來自大山。

這個從大涼山跑出來的彝族姑娘,沒有那麼好的環境和家庭條件,但她從未抱怨過。

就像她說過的,受過的苦、流過的汗讓她更願意付出,並堅定了走出大山,走向國際的決心。

上了初中後,何巫呷纔開始接受系統的訓練。

好在,她有一個支持她夢想的家庭。父母辛勤勞作支撐這個家,陪伴她訓練,助她一步步成長。

到了23歲,有些運動員已經小有成就,在國內已經是知名選手,何巫呷才真正開始參加高規格的全國比賽。

天賦被耽誤,時間被一再拖延,在這樣的開局之下,她依然成爲了一顆馬拉松界備受期待的新星,潛心訓練,等着發光的那一天。

2022年,她創造了中國女子萬米11年來的最好成績。

田徑界一夜沸騰,何巫呷一戰成名。

那個從來不敢想像自己會站上世界跑道的女孩,不止跑出了大涼山,還征服了各地的賽道。

她看到自己和前方對手們的差距,更相信自己有很大的潛力。

圖源:何巫呷微博

爲了更好訓練,在Nike的幫助下,何巫呷找到了世界著名田徑教練李犁,並且逐步在國外的各類中長跑比賽中尋找感覺。

就在去年的上海10公里精英賽,她果斷將國內女子冠軍收入囊中。

因爲傷病,她和亞運會的參賽名額失之交臂,一度傳出關於參賽資格的爭議。

但無論怎樣,她都選擇默默抓緊每一次的訓練,潛下心來,只待下一個機會到來時牢牢抓住,一鳴驚人。

或許,像何巫呷和張德順一樣,女性一開始參與運動,難免遇上阻力。

外部的環境抑制天賦發揮,他人的噪音紛紛擾擾。

而這些留下姓名的女性都有一個共同點:

相比於眼前,她們更會看到下一步,甚至更遠的前方,然後全力奔跑。

下一步,何止眼前的勝利,還有成長的喜悅,蛻變的奇蹟。

看見新一代女運動員的另一面

現在,張德順已是國內女子馬拉松的現役“一姐”,不再是那個生活一眼看得到頭的山村女孩。

可她依然步履不停。

之前她定下的目標是跑進225(指跑完馬拉松全程用時2小時25分),有了這個成績,苦練這些年也算是她給自己的一個交代。

然而,當這個成績如願到手,滿足感並未到來,她還想更進一步,接着往更高的地方走去。

在她眼中,女運動員從來不比男運動員差,“賽道不分性別”。在運動場上,她也從不因性別限制自己的潛能。

平時在訓練基地,她經常和師兄弟一起訓練,互相激勵的同時也在不斷較量。

這次的廈門之旅,張德順和自己的訓練搭檔,上馬國內男子冠軍吳向東,在賽道上一路互相鼓勵和幫助,張德順在賽後採訪中更是毫不吝嗇對他的稱讚。

可見張德順的潛力,絕不囿於性別,更不止於此處。

她還有更多的目標,去國際賽場上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

這極限,其實並不全由天賦支撐,更多的,是靠她一天天腳踏實地的刻苦訓練累積達成。

因爲馬拉松這個項目的特殊性,要想保持好的賽時狀態,就不能長時間停訓休息。

張德順練馬拉松以來,每年的休息時間只有約10天,枯燥且大量的訓練還是日復一日。

跑道上的腳步沒有停歇,以低調謙遜的姿態全力以赴,結果,就是她每每在賽場給人驚喜。

胸有驚雷,面如平湖,大抵如此。

穩居國內女子馬拉松“一姐”,張德順的下一個目標是“朝高水平國際選手看齊”,去高手如林的世界賽場掙得一個位置。

她姐想,這就是具象化的中國女性特質:永不倒下的韌性,和毫不遮掩的好勝心。

而作爲觀衆,我們能給予運動場上中國女性最大的力量,便是陪伴、支持和肯定。

而張德順也一直在發揮女性運動員的優秀特質,不斷嘗試新的領域,無論是在基普喬格中國行時與基普喬格、蘇炳添的互動,還是在Nike Culture of Apparel活動上的時裝走秀,或是訓練比賽之餘穿着女性球星薩布麗娜·約內斯庫(Sabrina Ionescu)的第一雙簽名鞋Sabrina 1打籃球,她無時無刻不在給我們帶來驚喜。

當外部善意的支持越來越多,女運動員們自然也就能跑得更遠。

對這一代女運動員來說,刻苦訓練只是她們的其中一面。

跟隨時代邁出向前一步,發出當下女性鮮明的聲音,則是她們珍貴的另一面。

被圈內人稱作“半馬女神”的殷曉雨,最有發言權——

她身上有着新時代女性顯眼的鋒芒。

15歲那年,殷曉雨離家開始獨立生活。起初,她在廣東省隊專業練800米,卻在狀態正好、出成績的時候,右膝蓋半月板因一場意外嚴重撕裂。

修養了七個月,但半月板撕裂之後她再也無法回到之前的狀態,只好選擇退役。

誰知,退役後她的精彩纔剛剛開始。

不服輸也不願停在原地的殷曉雨,轉戰半馬賽場,沒有教練沒有團隊,她就一個人訓練,每天早上跑一個小時,下午跑50分鐘,還順手獨自做起了自媒體創業。

去年11月初,殷曉雨達成第100個半馬冠軍成就,同時,靠着分享訓練日常,科普跑步知識,她還攢下了幾十萬粉絲。

一邊拿冠軍,一邊做博主,8年跑馬生涯,17年跑步經歷,她從沒放棄向前。

也許在旁人看來,一個年輕女孩夢想破碎後又獨自重建了生活,根本不可能。

但不安於現狀,在迷茫困境中也要冒險拼一把,正是當下年輕人的特質。

殷曉雨也迷茫過:全運會、奧運會的夢碎了,去學校當老師過上穩妥日子的機會要不要抓住?

她選擇了轉身,隻身闖蕩。

闖蕩之路其實並不順遂,外界的質疑撲來——“訓練量那麼小,半程馬拉松哪裡算真正的馬拉松?”

半馬被置於鄙視鏈底端。

一路快跑的殷曉雨當然如之前態度鮮明,她眼中的跑步,並不以絕對的距離論高低,而半馬比賽其實能讓她接觸更多的大衆跑者,去跑更多城市,看更多的祖國山河。

堅持自己的態度,敢想敢闖,敢於發聲,我們的運動場需要這樣的新一代女性。

Nike正是看到了殷曉雨這樣的人生態度,並希望將這一態度傳達給更多女性:

我們邁出下一步不只是爲了贏得比賽、打破紀錄,而是爲了讓更多元的態度被看見。

如此,纔會有更豐富的女性聲音,在運動場上空迴盪。

她們身後

越來越多的女性身影

當她姐看到張德順、何巫呷和殷曉雨這樣的女性運動員榜樣,看到的,其實不僅僅是她們本身。

而是她們釋放的能量,以及不止於馬拉松圈內的影響力。

張德順的故事,早就在家鄉人之間口口相傳。

每當她回到大山中,便有衆多學弟學妹圍上來說着“學姐我聽說過你”,“學姐我之前見過你”......

他們練體育中的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跟在她身後,踏進了體育圈。

張德順,已然是一座指引後輩們的燈塔。

她和何巫呷一起,用自己的影響力,爲大山深處的女孩們指出了一條改變命運的新道路。

殷曉雨也是如此。

她的自媒體創業從來不只關乎她一人,那些被科普開來的跑步知識,被解開的跑步疑問,都是帶動普通人跑起來的能量。

也許,她們的故事,就是鼓勵屏幕前某個女性開始熱愛運動、邁出下一步的契機。

也許,運動場的下一顆新星,正從她們身後冉冉升起。

在從前,女性一進入運動場,就有反對的聲浪。

“女性不適合跑馬拉松”,“女性美美的就夠了”,“她們懂什麼運動”......

運動場上的姐妹,被污名,被驅逐,被忽視。

而這些不公,都正在成爲陳舊的過去,女性要朝向的,是嶄新的將來。

她姐在打撈體育圈女性身影的時候,也一直期待有越來越多的人看見女性運動的力量,並加入到這日漸壯闊的浪潮中來。

然後結成隊伍,彼此陪伴,彼此支持。

就像張德順說的那樣,賽道不分性別。

我們已看到衆多的女運動員跑在前面,你我,便可以是跟隨而來的下一個。

畢竟,下一步,何止紀錄。

下一步,是享受每一步的突破和成長,看更多的風景,去更開闊的天地。

向前奔跑吧,你我的前方,女性的前方,還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