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市首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啓動騰退

本報訊(記者趙婷婷)近日,朝陽區十八里店鄉小武基村正式完成住宅拆除,成爲全市首個啓動騰退的城中村改造項目。根據計劃,今年北京將推進實施20個城中村改造,並希望打造一批示範項目。作爲全市首個啓動騰退的城中村改造項目,小武基村有望成爲朝陽區南部跨越式發展的突破口。

位於東四環附近的小武基村,佔地16萬多平方米,擁有4600餘村民。村裡的平房大多建於上世紀80年代,由於年久失修,一到汛期,經常會出現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的情況。“老房太舊了,屋前院後道路坑坑窪窪的,一下雨就積水。”村民白蕊說,早日“上樓”是大家夥兒共同的心願。

今年4月,村裡發佈騰退公告後,短短15天時間,小武基村就完成了全部民宅院落的騰退任務,簽約和收房率達100%,速度之快令人驚歎。這麼短的時間裡實現百分百簽約,秘訣是什麼?十八里店鄉副鄉長宋淼透露,爲了順利開展工作,今年春節前,朝陽區成立了區級工作專班,從7個鄉抽調了有經驗的處級幹部入駐十八里店,同時鄉里也成立了指揮部和14個羣衆工作組。

小武基村面積大、人口多,村裡的民宅分宅基地、排子房、新村、自留地建房等不同類型,不同村民的家庭成員情況也不盡相同,因此,政策覆蓋面的廣度格外重要。“我們借鑑其他鄉鎮的做法,並結合鄉域實際制定了騰退補償方案和實施細則及解釋說明文本。”宋淼介紹。

針對部分困難羣體,村裡還開展了特別幫扶。騰退過程中發現有村民因長年臥牀而租不到合適的週轉房,村裡就整體收集需要幫扶家庭的信息,由鄉里統一協調,最終幫30戶家庭找到了週轉房源並幫他們順利搬家。進入排隊選房階段,鄉里特意在指揮部搭建大棚,爲排隊的村民遮風避寒。對於殘疾人、重病號等羣體,村裡還安排專人提供排隊服務。

在儘可能爲村民提供幫助的同時,鄉里還嚴格標準,對不符合安置人口認定條件的,堅決取消資格,避免國家補償資金和集體經濟利益受損,實現了簽約騰退工作的嚴謹性和標準化。經過周密計劃,目前小武基村1072個住宅院落全部完成拆除。未來三年內,4600多名村民將住上安置房。新建的安置房距地鐵17號線十八里店站僅500米,房子是全裝修的,小區的綠化率達到了30%。周邊商業、交通、教育等配套設施也很齊全。

在達成居民上樓心願的同時,十八里店鄉將以小武基村騰退爲契機,進一步開展“南部崛起”的各項工作。作爲中心城區中面積最大的區,朝陽區南部的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城市面貌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因此,朝陽區“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了“南部崛起”的戰略,鼓勵發展研發創新、智能製造等業態,打造梯次佈局的“科技創新大道”。十八里店鄉北接CBD功能區,南與亦莊相鄰,區位優勢明顯。經過疏解,目前鄉里待建的集體產業空間約68萬平方米,未來可上市空間預計可達233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