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灰產亟待明確界定與合力打擊

原標題:金融灰產亟待明確界定與合力打擊

你是否聽說過“代理維權”?有沒有接到過那些自稱能“修復徵信”“處理信用卡債務”的來電?

近年來,一些團隊以幫助客戶“代理維權”爲名義悄然興起。然而,這些組織常常採用僞造虛假文件、進行惡意投訴等不正當手段,協助債務人逃避債務,給銀行業和金融消費者帶來嚴重的損害。

據多家權威媒體報道,近日,針對“代理維權”等金融灰產行爲,中國銀行業協會制定了《中國銀行業應對“代理維權”灰產工作指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應對灰產工作指引》)和《中國銀行業應對“代理維權”灰產識別標準(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灰產識別標準》)。

這也意味着,國內銀行業在應對“代理維權”等金融領域灰產方面邁出重要步伐,首份行業標準呼之欲出。這一動態不僅凸顯金融灰產問題的嚴峻性,也顯示了行業對於打擊此類不法行爲的堅定決心。

金融灰產,長期遊走在法律與監管的邊緣地帶,利用規則漏洞和監管空白牟取不正當利益。從“反催收聯盟”到“羊毛黨”,再到“惡意投訴”,這些灰產形式層出不窮,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損害金融機構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然而,由於灰產的隱蔽性和複雜性,長期以來對其界定和打擊都面臨着巨大挑戰。

此次銀行業協會組織制定的《灰產識別標準》和《應對灰產工作指引》,無疑爲行業應對灰產提供了有力的武器。通過明確灰產的定義和表現形式,以及識別手段和應對舉措,這些標準不僅有助於提升金融機構對灰產的識別能力,也爲行業共建防範機制提供重要依據。

打擊金融灰產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各金融機構應摒棄單打獨鬥的思維,加強信息共享和合作,形成合力。通過聯合開展消保宣傳教育、共建行業防範機制等措施,共同構建健康、穩定的金融市場環境。

監管部門也應加大對金融灰產的打擊力度。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督和指導,確保其嚴格落實消保合規經營要求。對於發現的灰產行爲,應依法予以嚴懲,形成有效的震懾力。唯有如此,方能有效遏制金融灰產的蔓延,維護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徐兵)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