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溪蓋人工湖恐重創歐亞水獺核心棲地 金門縣府迴應了

金門「金沙溪人工湖」興建工程引發動保人士與團體羣起撻伐,擔憂此工程持續擾動必將重創水獺族羣核心棲地。(圖/金門潮間帶社團提供)

金門的歐亞水獺爲東亞僅存的穩定水獺族羣,「金沙溪人工湖工程」恐重創其核心棲地。(圖/金門縣政府提供)

位於金門縣金沙溪下游的田墩戰備池與銘傳大學分部周圍的漁塭,被認定爲歐亞水獺最重要的核心棲息地,目前卻規畫興建由中央出資5.49億元的「金沙溪人工湖」工程,引發動保人士與團體羣起撻伐,擔憂此工程持續擾動必將重創水獺族羣。對此,縣府僅迴應理解地方上反對開闢的聲音並持保留意見,將會審慎面對並與該計劃預算來源的經濟部水利署討論。

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表示,「金沙溪人工湖工程」計劃目的爲擴大民生用水的蓄容量,預計以浚深、築堤方式將原有海水漁塭及戰備池改作爲「淡水儲水使用」,對於金門長年缺水的困境可以理解其動機。

金門野保協會質疑,該區域長年浸泡於海水中,土壤重度鹽化無法作爲民生用水水源,計劃透過引入金沙溪的多餘淡水進行「洗鹽」直至鹽度達民生用水標準,且工程範圍位於感潮區,長年受海風吹拂、面對潮汐、地下海水入侵及颱風海水倒灌之問題,鹽分侵襲難以解決,預計30年內都無法達成洗鹽目標。

金門野保協會指出,金門曾花費6.3億建造同樣位於海邊、原要提供民生用水的下湖「金湖水庫」,目前亦因鹽化而完全無法使用,且積沙問題嚴重,現仍需年年花費公帑維護,也質疑「金沙人工湖」是否會成爲下一個「金湖水庫」。

金門野保協會強調,金門的歐亞水獺爲東亞僅存的穩定水獺族羣,而「金沙人工湖」範圍中的田墩戰備池,此處久未擾動且水體穩定,已經是爲金沙溪水獺與各種鳥類族羣最重要的核心棲息地,工程的進行最快明年就會導致金門最重要的水獺與鳥類棲地消失,且新增寬達4-6米的道路亦增加水獺「路殺」之風險,得不償失,籲請相關單位思考此處未來之景象。

長期關注金門自然生態的縣議員董森堡也認爲,「金沙人工湖」雖然號稱有205萬CMD的集水面積,但金門乾溼季明顯,春夏偶有降雨、秋冬多風缺水,加上極端氣候旱澇分明的影響,根本無法實現規畫中常年以淡水洗鹽來淡化儲水池水質的想法,如果以買來的陸水淡化水質,無疑是加重金門自來水廠已債務15億餘元的負擔,建議將人工湖移至中上游的斗門溪段。

董森堡還指出,「金沙人工湖」設計單位還計劃加高儲水池的牆體,並從中間建置管溝引海水至西園鹽場,雖然美其名是保持西園鹽場文化,但管溝如果滲漏海水豈不是影響水體水質。況且如果遇上大潮加遽烈降雨,可能會造成內外水共同彙集在西園一帶的狀況,反而可能造成金沙地區嚴重水患,希望相關單位能妥善規畫,別讓近6億元的預算石沉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