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跑步必會受傷?6個技巧對傷病說不

本站體育3月16日報道:

經常跑步的人,難免會出現一些傷病,畢竟每一次邁步都會受到來自地面的衝擊力。於是很多人就認爲跑步必然會導致傷病。其實,掌握了一些技巧之後,就能夠將受傷的風險降至最低,輕鬆的避開傷病對身體的侵襲。

防止步幅過大

跑步的時候,當落腳點位於身體重心之前時,就屬於步幅過大。這種情況會增加雙腿的衝擊力,進而通過肌肉和骨骼影響到上半身。因此,跑者邁步時最好能以自然狀態,不要刻意的支配雙腿。如果自己無法克服步幅過大的問題,最好請一位專業教練進行指導。

跑前堅持熱身

很多跑者覺得熱身環節可以忽略,自己從慢跑開始直接進入訓練,也相當於熱身了。這種做法在短期內或許看不到它的壞處,但長期來看,它確實增加了受傷風險。跑前的熱身只需要5-10分鐘即可,哪怕只是簡單的擺腿或者弓步,都會起到激活肌肉的效果,讓身體做好跑步的準備,大大降低受傷風險。

嘗試不同路面

雖然草地和泥地之類的軟路面對身體的衝擊力相對較小,但身體的適應能力非常強,一旦適應了這樣的路面,訓練就不會對身體產生太大的效果。如果經常在軟硬路面之間轉換,就會不斷的提高身體的適應能力,從而最大限度的實現訓練效果。

每週跑步距離增幅不超10%

諸多研究顯示,跑速快的跑者必然經歷了更長里程的訓練。但是,訓練量的增加又與受傷風險的提高之間存在關聯。那麼,如何保證延長訓練距離的同時又不受傷呢?這就需要跑者堅持一個原則,即每週的訓練里程增幅不超過10%。比如,你上週共跑了40公里,那麼這一週累計跑步不要超過44公里,即使是身體沒有任何的疲勞感。

步伐越輕盈越好

哈佛大學曾對249位跑者進行長達2年多的跟蹤研究,觀察受傷風險和跑步力學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跑步力學合理的跑者受傷風險會顯著降低。那麼,什麼樣的跑步力學纔是合理的呢?研究者給出了最簡單的一條建議,那就是腳步越輕盈就越好。也就是依靠身體本能,很自然的邁步,而不是主動的干涉如何邁步。

知道何時該休息

人並不是機器,不可能一直處於運動狀態。每週進行5次訓練對於普通跑者來說已經算多的了,3-4次是比較合理的。其他時間就要讓身體休息,或者進行交叉訓練,既保持一定的運動量,又不影響身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