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導管置換主動脈瓣膜 免開胸傷口小

亞東紀念醫院與中國時報20日舉辦健康講座活動,由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許榮城(前排中左)、周邊血管中心暨手術室主任黃日新(前排中右)主講,解析導管瓣膜的奧妙,並與現場民衆合影留念。(姚志平攝)

主動脈瓣膜狹窄在已開發國家已是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爲讓民衆更加認識此種疾病,中國時報「旺旺中時生活講堂─健康系列講座」首度與亞東醫院合作,20日邀請心臟血管內科主任許榮城醫師及周邊血管中心暨手術室主任黃日新醫師,主講「導管瓣膜的奧妙」,讓民衆輕鬆理解此病症的原因與治療方式。

許榮城說明,主動脈瓣膜在左心室與主動脈中間,正常主動脈瓣膜有3片葉片,開口面積約4平方公分,如果開口面積小於1平方公分,就稱爲主動脈瓣膜狹窄,正常的開闔,可以讓心臟的血液順利地打出去到主動脈,並且不會有血液迴流到心臟。

許榮城表示,主動脈瓣膜就像是心臟的大門,好比住家門口的鐵門,瓣膜老舊鈣化就像鐵門老舊生鏽,鐵門只能開個小縫,無法全開,人要走出大門不容易,就像血液要通過瓣膜打出心臟就會發生困難。在已開發國家中主動脈瓣膜狹窄已十分常見,約影響65歲以上人口的2%。

黃日新則說明治療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AVI),與傳統外科開心手術(SAVR)的差別,傳統手術需切開胸骨,需暫停心臟跳動,傷口大、恢復期長等;TAVI手術從鼠蹊部入針,不需暫停心臟跳動,傷口小、恢復期短,可局部麻醉,不需插管等。

黃日新強調,主動脈瓣膜狹窄的治療仍須看病情的嚴重程度,再決定採取藥物治療、傳統外科手術或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

講座最後安排有獎問答及Q&A,參加民衆踊躍提問,兩位醫師也詳盡解說每個人的疑問,中國時報則贈送每位參加者含有維他命C、鈣的保健食品。亞東醫院表示,未來還會與中國時報合辦衛教講座,歡迎民衆踊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