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3大黑手!法律、環評、對陸太保守 「臺灣10年內恐淘汰」

中研院發表《臺灣經濟競爭與成長策略政策建議》,盼作爲政府施政參考。(圖/資料照/記者黃克翔攝)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中研院院士王平表示,臺灣經濟有「三大黑手」,包括「法律」、「環評」及「對大陸過度保守」,如果不解決,臺灣恐陷入「中所得陷阱」,未來10年可能被淘汰。

中研院5日發表《臺灣經濟競爭與成長策略政策建議》表示,21世紀的臺灣面臨不斷限縮的國際空間,只能靠經貿實力爭取國際舞臺,然而臺灣的經濟情勢確實面臨極大挑戰,經濟成長率減速過快,近10年,平均成長率已降至3.82%,低於其它亞洲國家韓國新加坡);而名目國民所得也相對較低,薪資年成長率也驟降至只剩下1%,勞工也因此對臺灣的經濟成長完全無感

中研院5日公佈第14本政策建議書,建議書中從臺灣現有產業的附加價值、國際競爭力、產業安全與就業創造、政府組織效能人才延攬,及新興產業生技能源)等面向着手擬訂策略,盼能作爲政府施政參考方向

▼中研院院士王平。(圖/中研院)

本建議書發現臺灣現有產業中,半導體產業總產值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對我國經濟貢獻極大,然而臺灣IC設計、製造、封測多爲中小企業,若企業間能結盟合作,並透過政府積極推動產業政策,將帶動半導體產業攻頂

另外,臺灣的面板產業面臨新技術投資緩慢及產品差異化等發展議題,政府應建立新興垂直應用場域,以提升競爭力;至於機械產業,雖然產業鏈已趨完整,產業聚落也具規模,但產業升級及強化人才培育仍是政府目前須重視的課題;石化中上游產業由於製程技術均屬外購,研發能力較弱,因此主要仍應重視對外投資,再以維持廠商適度經濟規模爲次要目的

本建議書認爲,經濟成長最終應以創新與強化產業軟技能,作爲產業轉型驅動力量,而產業要持續成長更需要人才政策、環評制度行政效能的相輔相成,因此行政效能的提升亦不容忽視;經濟成長轉型、提振投資、帶動全民薪資成長是21世紀以來臺灣面臨的最大挑戰,再加上網際網路、物聯網創新正改變既有產業規則,因此需嶄新的思維與創新的做法,並有政府的強力策扶持,才能維持產業競爭力,以期促進臺灣未來長期的經濟成長。

臺積電近日宣佈3奈米廠落腳臺南。(圖/臺積電資料照)

中研院院士王平說,法律、環評及對大陸的過度保守等3大黑手阻擋產業發展,如果再不解決,臺灣將從「中高所得國家」變成中所得,進而落入「中所得陷阱」,未來10年恐被淘汰。

王平表示,臺灣法律是民粹式法律,像《個資法》有問題,很多事情不能做,「臺灣法律人士都是號稱違法,是他們自己要操控我們的法律,他們會把我們臺灣害下去。」王平認爲,過於嚴格的環評阻礙企業發展設廠,對大陸不夠彈性

中研院秘書長彭信坤說,任何投資案到最後要經過環評,「環評說No就全盤否決,連行政院長、連總統都沒辦法改變,這是非常奇怪的制度」。臺積電近日宣佈3奈米廠落腳臺南,彭表示,「大家看看它的環評要拖多久,或許它是重大案子會快一點,假設拖過2年的話,那臺積電3奈米也不必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