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低迷、各國加強監管 陸企併購額縮水至高峰期1/5
日媒統計發現,陸企參與的併購(M&A)正在減少,今年上半年總交易額約960億美元,按年減少4成,減少到最高峰的1/5。(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中國大陸經濟低迷,日媒統計發現,陸企參與的併購(M&A)正在減少,今年上半年總交易額約960億美元,按年減少4成,減少到最高峰的1/5,陸企與海外企業之間的跨境交易表現不佳。日媒觀察,除了經濟低迷,大陸強化管制法規也對併購產生了影響。
《日經新聞》根據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LSEG)的數據,按照公示日期,彙總了買方或賣方爲陸企的交易發現,海外企業對中國企業的收購下滑56%,降至85億美元,這是2020年1至6月以來的低水準。再加上陸企對海外企業的收購額,總交易額減少65%,降至200億美元。
報導指,陸企併購交易額曾在2015年前後達到最高峰,當時的跨境併購十分活躍,譬如美國沃爾瑪收購了中國大陸的電商運營企業,美國奇異公司(GE)將家電業務出售給大陸的海爾集團。
由於融資成本增加,海外基金也在謹慎選擇投資標的。大型顧問公司普華永道(PwC)稱,2023年投資於中國大陸的私募股權投資(PE,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基金和風險投資(VC)基金的設立數量爲229支,3年來首次減少。
普華永道諮詢公司合夥人筒鹽芳夫指出,「由於中國經濟惡化,收購對象的收益預期不好估算,猶豫投資的基金增加」。報導觀察,當前併購萎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陸經濟低迷。由於房地產長期低迷等原因,大陸內需不振,對於海外企業來說,進駐大陸市場的吸引力減弱。
此外,各國加強監管也成爲障礙。在大陸,修訂後的《反間諜法》到7月已施行1年,有多個調查公司和海外企業的員工被查。2023年8月,美國政府宣佈將引入限制美國企業和個人對中國投資的制度,針對高科技領域,預計將在2024年內出臺;歐洲也在考慮針對中國的對外投資監管。
加強監管給海外企業造成了逆風。日本化工企業吳羽爲了應對美國的監管措施,取消了在大陸的車載電池樹脂增產計劃。荷蘭半導體制造設備商艾司摩爾(ASML)控股也表示,因美、荷政府對大陸的出口管制,預計2024年將對大陸的銷售額最高產生15%的影響。
與此同時,今年1至6月的全球M&A交易總額約爲1.27兆美元,年增3%,時隔兩年半再度增長。報導指,以美國企業爲賣方的M&A活躍,而陸企參與的M&A比例僅8%,比2015年7至12月的23%大幅縮小。
筒鹽芳夫認爲,在11月美國總統選舉臨近之際,政策的不確定性加大,預計陸企與海外企業的M&A今年也難以大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