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誤當糖尿病 5旬婦險截肢

血管醫師陳建彰強調,糖尿病足與靜脈曲張潰瘍好發位置不同,是辨識病因重點。(林欣儀攝)

臺中市55歲洪姓婦人左腳小腿長年有不明傷口,去年更因感染,整個小腿及腳背潰爛,幾乎不良於行,就醫後判定必須截肢,她轉至陳建彰診所就診,檢查後才知是靜脈曲張導致,經手術治療後,現在已能健步如飛。

工廠擔任女工的洪姓婦人有10多年糖尿病史,她告訴醫生左小腿多年來都有些小傷口,但因沒多大影響,只簡單擦藥處理,直到去年7月間傷口惡化,嚴重化膿且有壞疽現象,到醫院就診,被認定是糖尿病足,必須截肢。

爲了不想截肢,洪女丈夫帶着妻子到心血管科醫師陳建彰診所就診,經血管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她的左腿靜脈因血液逆流導致靜脈高壓,造成水腫才進一步引發皮膚潰爛、壞死,進行微創雷射手術後,洪女腿部的水腫在1周後已有改善。

陳建彰表示,糖尿病足主因動脈阻塞導致,常出現於肢體末梢腳趾處,靜脈曲張潰瘍則是靜脈高壓引發,好發於足部近端或小腿,洪女因靜脈曲張潰瘍再加上糖尿病,引發感染情況,手術後又轉至臺中榮總進行清創植皮,今年2月間完全康復

陳建彰說,洪女因工作關係,必須經常性久站,且其身材微胖、體重約70多公斤,因壓力導致靜脈曲張的情況加重,建議她日後可川彈性襪、減重來避免復發,有靜脈曲張問題民衆冬天最好也不要泡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