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圈"中的六位大哥:名門之後、實力雄厚,沒有他們就沒有京圈

時代造就機遇。

提及京圈想必大家並不陌生。

除了京圈以外,在文娛圈還有滬圈、西北圈、東北圈。

最早的京圈是由幾個文化人爲核心組建的文學創作團體。

但你可不要小看這幾個文化人的身份。

他們出身不凡,很多都是機關幹部子弟,有的身份可能更高。

因自小生活在部隊大院,他們也被統稱爲“大院子弟”。

也正是這雄厚的背景和出衆的個人能力,才能讓他們在娛樂圈迅速佔據着重要位置甚至影響娛樂圈的走向。

現如今內娛所熟知的大花,很多都是由他們所捧紅的。

即使到現在,這些大佬已經甚少出世,但他們的影響力依舊存在。

近兩年,一直備受爭議的“京圈三公主”就是京圈力捧的對象。

而在此之前,楊冪、董子健、白百何、王志偉吳某凡、關曉彤、張雪迎.......等人的走紅也有京圈運作的影子。

只可惜,人各有命。

有人早已成爲棄子,有人扶搖直上。

但你知道,這幾位京圈大佬分別是誰嗎?

01海巖

提及海巖,想必不少年輕人都一頭霧水。

現如今的海巖早已退隱,深居簡出。

但年紀再大一點的人,一定會殘留着印象。

畢竟,海巖當年的名聲可不是吹出來的。

“言情大師”“故事大王”的美譽也不是白叫的。

《便衣警察》《一場風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五星級大飯店》《玉觀音》這些風靡一時的影視劇都是根據海巖的小說而是影視化來的。

隨着這些爆款電視劇的先後上映,海巖也成爲了衆人眼中的香餑餑、爆款劇的象徵。

對此海巖曾經說:

在海巖巔峰的那些年裡,不知多少男星女星想成爲他的“巖女郎”“巖男郎”。

畢竟海巖的造星能力可是有目共睹的。

像現如今大火的陸毅、佟大爲、劉燁、孫儷都是通過海巖劇爆紅。

他的作品也被網友稱之爲精品。

2007年後,海巖便進入了半退隱的狀態,甚少再出現在觀衆面前,倒是他的兒子侶皓吉吉繼承了父親的衣鉢。

出於愛子心切,在2016年的時候,隱退了近十年的海巖再次出山。

擔任了《崑崙歸》代表編輯,不僅如此,他還拉來了姜文擔任這部影視劇的監製。

在父親和圈中叔伯的幫助下,這部影視劇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現如今的海巖再次處於半退隱的狀態,倒是他的兒子,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初出茅廬需要父親和叔伯保駕護航的毛頭小子。

憑藉着《太子妃升職記》和今年上半年大熱的復仇爽劇《墨雨雲間》一角,侶皓吉吉已經在導演圈站穩了腳跟。

假以時日,即使不能成爲另一個“海巖”也一定前途不可限量。

02王朔

同海巖一樣,王朔也是大院子弟,父親是團級幹部,母親曾是軍醫。

1976年,18歲的王朔遭人誣陷,被關押了三個月。

爲了好好磨一磨王朔的性格,在父親的安排下,王朔參加瞭解放軍海軍,在部隊裡擔任操舵兵一職,除此以外,還要擔任衛生員和幫廚。

但沒過多久,海軍進行整編,在上層領導的安排下,王朔被分配到倉庫當衛生員。

在倉庫工作的日子很清閒,甚至有些百無聊賴,王朔也因此萌生出了寫小說的念頭。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王朔的第一篇小說《等待》發表在了《解放軍文藝》期刊上獲得了不錯的反響。

王朔。甚至還拿到了25元的稿費。

1980年,王朔退伍回京。

來到了北京一家醫藥公司擔任業務員,但沒過幾年,厭倦這樣按部就班生活的王朔便從醫藥公司辭職。

辭職後的他,心懷大志,躊躇滿志一心想要大幹一場,結果卻賠得血本無歸。

理想被現實澆了一桶冷水,也讓一向自信的王朔難得地有些茫然。

就在這時,他想到了自己曾經曾賺取到的稿費。

於是王朔便開始了在家專心寫作,但結果反響平平。

投入得不到後果,也讓王朔再一次萌生出經商的念頭,但這一次,不僅讓王朔再一次失敗,還讓他一度對人與人之間的信任產生了危機。

這一次的上當受騙也讓王朔徹底地汲取了教訓。

從這之後,王朔開始了閉門寫作。

都說,堅持總會看到收穫

也正是在這之後《空中小姐》《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橡皮人》相繼問世,並一舉奠定了王朔的作者的地位。

不同於其他作者的咬文嚼字,賣弄文筆,王朔的大部分作品都通俗直白,喜歡運用大量的方言。

他筆者的主角也和他的性情類似有種玩世不恭意味,但在這玩世不恭裡又多了幾分清醒通透。

1988年,對於王朔而言是改變命運的一年,這一年甚至可以被稱之爲“王朔年”。

他的大量作品被改編上映。

王朔之名也隨之名聲大噪,享譽全國。

嚐到甜頭後的王朔,在這之後和海巖、馬未都、劉震雲、莫言等人成立了一家“海馬影視創作中心”,自此開始踏足影視行業。

第二年,便強勢推出了火遍全國的電視劇《渴望》。

這部影視劇不僅創造了張凱麗演藝生涯中的里程碑,還讓“海馬影視創作中心”打出了名頭。

繼《渴望》之後,他們又推出了中國情景喜劇開山之作《編輯部的故事》。

王朔也在這之後,成爲了影視行業裡的領軍人物之一。

現如今的大花徐靜蕾,就是他一手捧紅的。

爲了捧紅自己這位小女友,王朔也是耗了不少心力,砸了不少資源。

但不得不說,徐靜蕾確實是吃這碗飯的人。

1997年,王朔的影視作品和小說,因爲種種原因被下架。

王朔也在這之後一改往日張揚的作派,開始了低調行事,屬於王朔的時代也就此宣告結束。

但王朔捧起的徐靜蕾,仍在娛樂圈起着舉重若輕的作用。

03葉大鷹

同上述兩位一樣,葉大鷹也是紅色傳人。

甚至可以說在一衆大院子弟中,是背景最硬的一位。

但人家葉大鷹可不是隻靠背景吃飯的主。

比起家世,葉大鷹的能力絲毫不遜色於前兩位。

1988年,葉大鷹執導了自己首部影視作品《大喘氣》。

隨後又和自己的好友相繼合作了《頑主》《一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不得不說,內娛是個圈。

1994年的電視劇《血色童心》不僅捧紅了梅婷,也讓葉大鷹名聲大噪。

1996年上映的電影《紅櫻桃》更是讓他一舉拿下了6500萬的高票房,葉大鷹也憑此一躍成爲平壤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但在這之後葉大鷹的影視作品便日漸減少。

一直到2003年,葉大鷹才重新露面。

但這一次他卻不是導演,而是以演員的身份出現在了徐靜蕾的自導自演的電影《我和爸爸》中,並一舉拿下了當年第4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演員。

此後,葉大鷹一改往日的紅色題材,開始嘗試不同的題材。

《走過幸福》和《陳賡大將》這兩部影視劇都是葉大鷹在轉型期的作品,但效果平平。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的葉大鷹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舒適區,開始拍攝紅色題材。

但不知道是不是上了年紀的緣故,這幾年,葉大鷹的作品更新頻率並不高。

往往幾年纔有一部電影和一部影視劇上映。

但總體水平仍然在線。

04葉京

雖然同樣都姓葉,但是葉京和葉大鷹可不是本家。

但是二人關係卻極好。

但關係再好,也抵不過葉京和王朔之間的關係,

二人不僅不樓上樓下的鄰居,更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發小,可以說打小穿同一條褲子長大,無論好事壞事都不會忘記拉上對方,可以說是“鐵瓷兒”。

同王朔一樣,早年間的葉京也有一顆經商夢。

爲此,他從部隊出來後,便拉着王朔前往廣州,幹起了“二道販子”的買賣。

都說,藝高人膽大。

兩個初入商海的人,尚不知水深水淺,就敢獅子大開口,將進價五塊錢的手錶賣到天價85元。

自然而然,這也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王朔和葉京也因此被拘留所拘留了半年。

此後,葉京經商之心不死。

拿着東借西湊的錢拉着王朔又要重新開始。

不得不說,相較於王朔來說,葉京真的是個經商的料子。

很快,憑藉着“天府酒家”這個飯館,葉京便賺得盆滿鉢滿。

有了錢之後的葉京越發的動力十足,拿着賺來的錢,又去幹別的生意。

但不管作什麼,葉京都不會忘記拉上王朔。

而王朔也不管是賺是賠,都會跟着投資。

90年代北京最火的迪廳MASA就是葉京旗下的產業之一,自然王朔也是這家迪廳的股東。

據說,徐靜蕾和王朔相識就是在這家迪廳裡。

對於當時葉京而言,賺錢不過是件再容易不過的事情。

閒來無事時,葉京也會友情出演兄弟們的影視作品,過過戲癮。

在最年少輕狂的時候,過早地成功,名利雙收,也讓葉京有幾分張狂驕矜,花錢如流水,視錢如薄紙。

這也導致,葉京雖然賺多得多,但兜兜轉轉一大圈,兜里根本沒有多少錢。

以至於當父親病重時還念念不忘放心不下他。

父親的臨終擔心,也讓葉京終於如夢初醒。

但斯人已逝,後悔已晚。

內心的痛苦和悔恨,也激發了葉京創作的靈感。

於是葉京第一部作品《夢想開始的地方》橫空出世,並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這也讓葉京動力十足。

之後又趁熱打鐵執導了第二部影視作品《貽笑大方》,出於慎重起見,葉京親自出演了該劇的男主。

除了自己創作劇本外,葉京還會拍攝王朔的作品。

尤其是在王朔被抨擊,不得不急流勇退後,一段時間內,王朔的作品便是葉京拍攝的主調。

他曾毫不避諱地宣稱:“王朔的作品,誰也拍不過我,因爲我倆有共同的生活。”

字裡行間洋溢着驕傲和得意,絲毫沒有因王朔的“落魄”而有所改變。

北京爺們的義氣也可見一斑。

只是同上述幾位京圈大佬一樣,這些年,葉京也處於半隱退的狀態,甚少再有作品上映。

倒是他捧紅的演員,諸如白百何等人,依舊在圈裡發光發熱。

甚至同樣是爆出醜聞,白百何和李小璐的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不僅能夠“起死回生”,甚至搭檔頂流肖戰,一同主演電視劇。

由此也可見京圈的實力不減當年。

05鄭曉龍

相較於上述幾位半退隱的“老夥計”,鄭曉龍這幾年可以說是風頭無二,魅力不減當年。

一部《甄嬛傳》便足以將他送至神壇。

只可惜,在拍攝姐妹篇《如懿傳》時卻稍顯失利。

否則,鄭曉龍的名氣還要再上升幾分。

同爲大院子弟,鄭曉龍小時候也是聽着起牀號、熄燈號長大的,甚至也有過當兵的經歷。

不僅如此,早期幾人的成名之路,完全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息息相關,互相成就。

就拿1984年播出的《空中小姐》來說,這不僅是王朔的成名小說,也是鄭曉龍和王朔共同執導的首部影片。

甚至在當年紅遍全國的《渴望》和《編劇部的故事》中,同樣也有着鄭曉龍的身影。

不得不感嘆,那時候的情誼,真的是實打實的。

隨後鄭曉龍又和已經融入他們的馮小剛合作,一同執導了《北京人在紐約》,這也是我國首部全程在海外拍攝的電視劇。一經播出,便創下了央視的收視記錄。

嚐到甜頭後的鄭曉龍又在這之後二次赴美,前往海外拍攝自己的個人電影《刮痧》,同樣反響不俗。

不同於其他幾位兄弟一樣,各有各的特色和偏愛。

鄭曉龍喜歡嘗試不同的題材和風格。

在這之後,鄭曉龍又先後拍攝了情感劇《永不言棄》和家庭倫理劇《金婚》。

2013年的《甄嬛傳》是鄭曉龍首次執導的古裝劇。

一開始,鄭曉龍並沒有注意到這個小說,是他的妻子一眼就看到了《甄嬛傳》的潛在價值。

這纔有了後期觀衆的下飯神器。

看過原著小說的人都知道,流瀲紫雖然文筆不錯,但卻遠沒有那麼的精彩,更達不到一部封神的地步。

是鄭曉龍夫婦後期幾經改版,纔有了現如今百花齊放的《甄嬛傳》。

甄嬛傳取得巨大成就後,鄭曉龍並沒有自得自滿,也沒有沉浸在輝煌中不可自拔。

而是繼續挑戰自我,又執導了另一部題材劇《幸福到萬家》。

不得不說,鄭曉龍天生是吃這碗飯的人。

他真的很適合導演。

06馮小剛

現如今的馮小剛雖然還活躍在熒屏前,但是口碑和風評卻始終存在着爭議。

但不得不說能從一個寒門子弟,到現如今跺一跺腳震三震的的京圈大佬。

馮小剛不僅有幾分才華還有幾分本事。

早年間的馮小剛出身貧寒,雖然與王朔同歲,但二人的生活卻是天差地別。

1958年,馮小剛出生於北京一戶普通人家,父母早早地便離異,留下馮小剛和母親、姐姐艱難度日。

這也導致了馮小剛過早的成熟,養出了一副看人說話的本事。

這也爲他日後在一衆高幹子弟中混得如魚得水打下了基礎。

在這些高幹子弟中,馮小剛最早接觸的是鄭曉龍。

也正是在鄭曉龍的引薦下,馮小剛這才得以接觸到王朔、葉大鷹等人。

起初,馮小剛只是他們身後的一個小跟班,小美工。

但不甘心止步於此的馮小剛開始在背後,苦學拍攝和編寫劇本。

都說,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

1991年《編輯部的故事》便是馮小剛邁向導演之路的第一步。

據說,當時的劇本不翼而飛,鄭曉龍便希望大家能合力再寫一遍。

但是這羣心高氣傲的高幹子弟怎麼會願意。

就在這時,馮小剛跳了出來,挑起了大梁。

這也讓王朔等一羣人正式注意到馮小剛。

有了《編輯部的故事》的編寫經驗後,此後,他又先後和鄭曉龍一同編寫了《大撒把》《北京人在紐約》,隨後又和王朔一同編寫了《永失我愛》,一步步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事實證明,除了情分以外,利益纔是能迅速蔣仁捆綁的東西。

之後王朔成立了電影公司,便也拉上了馮小剛一同入夥。

只可惜,開局不利。

之後馮小剛所執導的《情殤》《過着狼狽不堪的生活》接連失利。

這也讓馮小剛大受打擊,甚至還有了票房毒藥的稱號。

但否極泰來,泰極丕來

在1997年,事業正值低估和春風得意的王朔來了個調整。

王朔被文藝圈封殺,抨擊,不得已遠渡重洋。

馮小剛卻憑藉着王朔的作品《你不是一個人》改編爲《甲方乙方》成功翻身。也就此開啓了喜劇賀歲片的潮流。

此後的馮小剛一路走高。

現如今已經是導演裡的領軍人物。

不得不說,人生真的奇妙。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結語

以上幾位京圈大佬,你最喜歡誰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