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地緣政治的“引信”作用

文/朱潤民

雖然地緣政治很難再次引發嚴重的石油危機,但不排除在全球石油市場供需再平衡過程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起到“引信”的作用。

2023年10月7日巴以爆發新一輪衝突以來,緊張局勢不斷升級,波及地域不斷擴大。伊朗國家電視臺報道,4月1日,以色列空襲摧毀了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一座附屬建築物,造成該建築物內至少5人死亡, 包括2名伊朗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針對此次襲擊,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表示,以色列將因這次襲擊而受到懲罰。

在此之前,2022年2月發生的俄烏衝突,目前已持續25個多月,打擊範圍不斷擴大,包括石油、電力在內的能源基礎設施正在成爲雙方的攻擊目標。4月2日,烏克蘭無人機抵達距離俄烏前線1300公里的俄羅斯高度工業化地區韃靼斯坦,對原油處理能力34萬桶/天的俄羅斯第三大煉油廠進行了攻擊,對該廠約一半的原油處理設施造成了影響。有媒體估計,截至2024年2月初,已有14%的俄羅斯煉油產能設施因受到攻擊而關停。

一直以來,地緣政治在全球石油市場中佔據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是短期國際原油價格劇烈波動的主要影響因素,甚至曾經促成了一箇中期週期性上漲與高點的形成。雖然地緣政治很難再次引發嚴重的石油危機,但不排除或將在全球石油市場供需再平衡過程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起到“引信”的關鍵作用。

2014年國際原油價格從中期高位回落,意味着全球石油供需狀況由相對偏緊轉向相對寬鬆,促成了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OPEC)和非歐佩克產油國於2016年12月10日達成減產協議。減產協議歷經多次產量配額增減調整,一直延長至今仍未完全結束。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2024年3月發佈的最新《短期能源展望》,2024年2月,歐佩克繼續保持了449萬桶/天的剩餘產能未釋放;與2020年6月剩餘產能峰值822萬桶/天相比,已經下降373萬桶/天,下降幅度高達45%以上;但依然高於2003年—2008年全球石油供需進入相對偏緊狀態、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上漲達到歷史峰值前的最高水平246萬桶/天。

如果世界經濟穩步發展、地緣政治相對緩和平穩,歐佩克當前的剩餘產能足以應對未來2~3年供需狀況變化,逐步穩定實現再平衡。但是,各國追求經濟發展的步伐不會主動放緩,而地緣政治狀況卻日趨複雜、形勢不斷趨緊,尤其是石油主產區、主要出口來源地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有進一步升級甚至擴大化的跡象。這極有可能導致大量的石油產能中斷且退出市場,從而加速全球石油供需狀況再平衡。

當前,如果伊朗直接捲入與以色列的衝突,不僅中東地區更多的原油生產和加工設施將面臨受到攻擊的潛在風險,而且連接紅海和亞丁灣的曼德海峽、阿拉伯海進入波斯灣的唯一水道霍爾木茲海峽都可能受阻,全球將有超過2000萬桶/天的石油海運受到波及;如果烏克蘭對俄羅斯境內原油生產和加工設施的打擊進一步升級並造成更加嚴重的後果,俄羅斯石油出口將面臨大幅下降的嚴峻挑戰,即使100萬桶~200萬桶/天的供應中斷也是全球石油市場難以忍受的。

當前,俄羅斯已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漩渦之中,伊朗也非常靠近地緣政治漩渦。在此情形之下,更不用說其他的石油主產國、出口國、海運石油咽喉再受到波及。我們的確需要警惕地緣政治局勢對全球石油供需再平衡的影響。如果地緣政治在新一輪的全球石油供需再平衡起到了關鍵作用,將對全球能源市場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