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港大橋下空地變「堆肥拖車」養雞也可做堆肥

新竹市環保局在舊港大橋下的閒置空地,建立竹市第2座非農地環境雜草管理展示區「舊港基地」。(新竹市政府提供/王惠慧新竹傳真)

新竹市環保局在舊港大橋下的閒置空地,建立竹市第2座非農地環境雜草管理展示區「舊港基地」,並設計創新的「堆肥拖車」,結合養雞、種菜等策略管理雜草,減少除草劑的污染,打造食安與景觀兼具的生態農園。

在新竹市舊港裡裡長蔡鬆根的奔走,媒合環島道路旁約700平方公尺的閒置空地,更將原本雜草叢生的空地,聯手臺灣社區協力農業協會及在地駐點的竹塹社區大學「島港豐巢」地方創生團隊,設計建造出健康無毒的生態基地。

此基地最主要的創新設計是「堆肥拖車」,結合養雞的拖車形狀小型堆肥場,尺寸爲2公尺x 8公尺,1/4空間是雞舍,其他3/4做爲雜草、有機資材的堆肥區。堆肥拖車具多樣功能,不只讓雞隻的糞便成爲堆肥的原料,透過雞隻外出擾動雜草,啄取堆肥裡面的小蟲子、雜草種子,減少飼料,加速熟成,雞隻和產出的雞蛋後續更可以利用。

生態農園由退休教師張姓夫婦及劉姓地主姊妹等人共同維護,張姓夫婦表示,10多年前自南寮國小退休後,就在自宅旁空地開闢菜園種植果樹,上個月在里長介紹下,參加舊港基地雜草管理課程,接手迄今約1周,每天收穫4到6顆雞蛋,以及新鮮蔬菜,將繼續照顧菜苗及14只絲羽烏骨雞。

環保局長江盛任指出,除草劑雖可短期解決雜草問題,但噴過除草劑後的土壤與水源都會受到污染,爲了讓民衆瞭解其他管理雜草方式,建置第2座示範基地,運用回收棧板展現循環經濟,製作3種不同型態的高架菜畦,種植可食作物及香草花卉,共計超過20種、100棵植物,例如結頭菜、萵苣、萬壽菊、繁星花等,並在原有的空地石堆之中,栽種7棵樹豆。

環保局指出,竹市第1座非農地環境雜草管理示範區位於焚化廠入口處海濱路旁的「風草農園」,2019年11月啓用迄今,在6名志工的認養管理下,種植可食作物及香草花卉,共計超過80種、8百多棵植物。農園飼養洛島紅雞、伊莎褐蛋雞跟粉殼蛋雞近80只,平時協助除草外,每天更可產出40顆以上新鮮雞蛋,年產量達1萬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