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又有3名新生被大學撤回了Offer!求求各位申請黨管住自己的嘴……

申請季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到夢校offer了,看着郵箱裡躺着的Congratulations,瞬間覺得那些爲文書熬禿的頭,刷過的夜,全部都值得了!但學霸君還是要提醒大家,可別覺得手握offer就萬事大吉了!因爲稍有不慎,這些offer還會被撤回!這不最近又有3名新生被大學撤回了offer......‍‍‍‍

文 | 棕櫚君

From 棕櫚大道本科申請

微信號:palmdrive_undergrad

最近,QS世界大學排名第89的英國知名高校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突然宣佈,撤回3名學生的錄取Offer。

臨近開學,錄取通知書卻沒了,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在杜倫大學的一個非官方創建2024/25學年新生羣裡,出現了大量種族歧視、侮辱女性、階級主義和恐同等的圖片和言論。

內容包括“移民很糟糕”、“你會讓哪一個種族消失”、“爲什麼窮人還能夠繁衍生息”、“低收入人羣是血腥的繁殖者”、“女性很愚蠢”、“讓女性投票是過去300年來的三大錯誤之一”、“如果強姦犯長得好看,男性受害者可能不會舉報強姦”……

還有很多不堪入耳的話,學霸君就不一一寫出來了!

總之,你完全無法想象,這些觀點和文字來自接受過良好教育,並且能考上一所名校的年輕人。

羣內成員看到後想必也是無法忍受,就將截圖發給了杜倫大學。經過調查,杜倫決定撤回三名涉事學生的錄取通知書。其中兩名學生錄的是法律和自然科學。

杜倫校方發言人表示:“學校以最強烈的措辭譴責任何偏見或歧視事件,我們會非常嚴肅地對待此類舉報,並採取適當行動。致力於爲所有學生、教職員工和訪客創造一個安全、尊重和包容的環境。”

這不是第一起學生因社交媒體言論不當,被學校“掃地出門”的案例了。

哈佛、康奈爾等多所高校

因社交言論不當將學生“掃地出門”!

2022年,哥倫比亞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撤回一位中國留學生的錄取Offer。原因是他在微信朋友圈寫道:“終於可以去美國了,買把槍轟死美國人。”

2021年,斯坦福大學開除大三學生Chaze Vinci。這位學生成績優秀,是法學院的榮譽研究學者、共和黨社團的領袖人物,還曾爲校報撰寫文章,但他發佈了一系列種族主義和支持暴力的帖子……

2020年,康奈爾大學戴森應用經濟與管理學院撤回了新生Nate Panza的錄取Offer,橄欖球隊也開除了他,原因是他在一個視頻中喝着啤酒,大聲嘲笑黑人的言論。

2019年,哈佛大學開除了大一新生Kyle Kashuv,這位同學的聊天記錄被自己的高中同學曝光,出現多次侮辱性詞彙“Nigger”。

Kyle Kashuv是2018年佛州校園槍擊案的倖存者,事後他積極地開展了一系列的社會活動,成爲了槍支管控和校園安全方面的活動家,還與前總統特朗普夫婦會面,在當時算是個明星高中生。但哈佛堅持“不接收任何有歧視言論的學生”的立場,沒得商量。

甚至早在2017年,哈佛校報《The Harvard Crimson》就曾爆出消息,稱至少10名新生被取消錄取資格,因爲他們在Facebook私密聊天羣中傳播的內容涉及兒童色情和種族歧視等內容。

一個個真實的例子告訴我們:言論自由並不意味着口無遮攔和百無禁忌,如果你對自己的言論和行爲不負責,就要付出相應的代價。

可能也有學生和家長會有疑惑:

大學有權力撤回學生的錄取Offer嗎?

答案是肯定的!

印第安納大學伯明頓分校助理副教務長兼招生執行主任 Sacha Thieme曾直言不諱道:“當錄取一名學生時,學校實際上會在錄取通知書中加入一份聲明,稱錄取通知書取決於你繼續令人滿意的表現,正如你申請時所證明的那樣。”

換言之,獲得錄取通知書並不是大學錄取故事的結束。大學會一直觀察他們未來的學生,並保留在某些情況下撤銷錄取通知書的權利。

這個“有些情況”,指的正是學業表現、紀律問題、誠信、不當言論等。

聚焦到社交媒體,隨着Facebook、Twitter、Instagram、Tik Tok、YouTube等在學生的生活學習中越來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通常代表一個人對外展示和塑造的形象,一個心照不宣的事實是——

網絡早已不是“法外之地”。學生髮布在網絡上的言論和信息,可以被大學視作品行和學術誠信等相關問題的行爲證據。

所以,學霸金提醒同學和家長們謹記社交媒體內容三個規則。

永遠不會真正實現匿名

發出去的信息永遠不會消失

任何人都可能看到你的信息

大家千萬不要“天真”的相信匿名平臺,也不要“傻傻”的認爲私密的聊天記錄就一定是安全的。據觀察,幾乎所有社交媒體不當言論都是當事人身邊的同學或是朋友曝出的……

此外,學霸君還總結了敏感詞彙一覽表,歡迎收藏備用!

當然,社交媒體不只是對“不良品格”的檢查。

據統計,大約36%的大學招生官在審覈過程中會查看申請者的社交媒體(Facebook、Instagram、Twitter和YouTube等)資料,包括課外活動、興趣特長、獲獎情況等。

因此,某些情況下,社交媒體傳遞的信息,可以補充你的申請材料,完善你的申請故事,爲招生官提供新的審覈視角,並留下深刻印象。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如何“利用”社交媒體成爲加分項?

既然社交媒體早已成爲我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與其擔心“狼來了”,不如主動出擊把它變成我們的申請“加分項”。

明確了這一點後,在使用社交媒體時,有以下幾點需要大家注意。

1,可以在社交媒體發表你感興趣的內容,分享相關有趣的文章,上傳你的音樂作品或是藝術作品,以及分享相關自己參加的體育賽事或演出中的照片或視頻。

2,多多關注你感興趣或是正在申請的學校,以便隨時瞭解校園活動和任何其他可能與你的申請或錄取相關的重要消息。注意,儘量避免發佈你未來選校清單裡學校的負面言論。

3,刪除任何敏感的照片和內容,也不要發佈太多參加派對和聚會的照片。一位做過校友面試的學姐表示,在朋友圈看到了面試學生晚上出去喝酒的照片,觀感很不好……

4,不建議發佈你不希望父母或老師看到的內容。換言之,如果某個敏感信息你不想讓自己的父母或是老師看到,就儘量不要放到網上。這聽起來有些過於謹慎,但爲了避免“社交事故”,大家要把握好度。

5,不建議將社交媒體內容看的“過重”。儘管社交媒體個人資料可以幫申請者透露給大學更多信息,但它只是申請過程中很細小的一個環節。最靠譜的還是保持好成績,科學的規劃活動、競賽、夏校等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圖源: Alan Katzman)

最後,留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羣體,日常確實不能無所顧忌地在社交平臺上發表各種敏感話題,放飛自我……

否則,這些言論以後都能成爲他人評價你的依據,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今天這篇文章,學霸君希望給大家敲響“言論自由”警鐘的同時,也提醒大家不要過分“妖魔化“社交媒體,只要在申請中誠實地提交個人信息和材料,做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沒什麼好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