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Jo/《包皮男孩》的青春困擾
文/Jo-Jo
這部完全精蟲充腦的電影,如果由美國人來拍,電影會叫做《美國派》。當同樣題材,甚至有同樣橋段內容,由義大利導演Duccio Chiarini來拍,不但片名改成《包皮男孩》,而且還會獲得柏林影展水晶熊獎提名。
►►►電影新聞+實用資訊,加入『ET看電影』就對了!
一如任何國家、任何一部青春電影,《包皮男孩》也是從一位青少年的自卑故事開始。面對死黨整天滿口花邊韻事,男主角一面驚歎瑰麗成人世界的匪夷所思,另一面又害羞於與異性相處,而與生俱來的「荷葉邊包皮」更讓他羞於啓齒,讓他覺得他是異於常人的怪物。而能讓他自在相處的唯一異性,那位青梅竹馬的鄰居女孩將要離開家鄉到巴黎就學,又多了一件比荷葉邊包皮更迫切的煩惱橫卡在他腦子裡。
正如原文片名所指,包皮也不過是「Short Skin」,但這說長不長、長在生殖器上就嫌過長的「短皮」,卻是男主角面對青春期長成成人的尷尬最好的保護罩。當他逐漸欣羨讚歎死黨的多彩性事後,晚上做春夢的對象突然變成了青梅竹馬的鄰家女孩,他分不清是離別造成混淆,還是友情轉變成愛情,除了性的難以理解,他面對自己單純情感開始複雜化後也無法掌控,無法明瞭。這時,包皮問題成了拒絕性的最好理由,男主角毅然決然當場拒絕醫生動手術割除的建議。
▲《包皮男孩》劇照(圖/高雄電影節提供)
友情是否變成愛情這問題太複雜,或許還能靠理性堅持逃避,但當真正純粹的慾望誘惑來臨,不是兒時玩伴長成青春少女,而是火辣主動的少女積極示好,呼喚吸引着他踏進成人世界之際,荷葉邊包皮的Short Skin成了包裹他隔離在成人世界之外的那層保險套。這個譬喻也透過父母大人世界的保險套事件,呼應男主角拒絕成長進入成人圈,繼續逃避着,一而再的購買「章魚」充當小孩想像模擬大人的玩具。而終究,這層根本一點也不保險的包皮套還是被大人現實的問題所撕開,如同包皮手術會見血會苦痛,大人的情感問題也同樣傷人,如同真相的揭露也往往伴隨哀傷。
男主角最後接受手術,與Short Skin徹底說再見。他理解到,人生持續行進中,總會有不得不的離別,不得不說的再見,跟玩伴、跟家人、跟好友,還有跟過去的自己。而他也發現,謊言也是保護自己的另一種方法,他從大人那邊學來的,很好用,至少比拿荷葉邊包皮當藉口要稱頭多了。
義大利人總被說成世界上最浪漫、最愛談情的民族之一,而義大利人也是最會創作優秀青春電影的民族之一。或許,那些浪漫多情的義大利大人都經歷過這部義大利片描寫十七歲小男生面對性事的煩惱與徬徨。你終於發現,原來這些青春煩惱正是促成男孩長成美好大人的必經挫折。
►►►iOS:點我下載。
►►►Android:點我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