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助農增收有“糧”方

近日,鄄城縣董口鎮農辦副主任田永海來到了種糧大戶張鏡福的小麥示範田,查看土壤墒情和麥苗長勢。田埂間,田永海時而撥開麥葉,時而用手輕捻土壤,憑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爲張鏡福講解春季麥田管理的要點與注意事項。

“這片麥苗生長過旺,需要控旺處理。”田永海說,“用鎮壓機均勻施壓一遍,能使小麥植株矮化、莖稈粗壯,爲小麥的後續健康生長和高產穩產打下基礎。”

眼下,正值小麥春季管理的關鍵時期,爲了讓春管工作更具針對性,董口鎮農辦積極組織技術人員、邀請縣農業專家爲農戶到田間授課,結合氣候條件、土壤狀況及小麥生長特性,從科學施肥、合理灌溉,到病蟲害防治、預防倒春寒等,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春季麥田管理的技術要點,內容豐富實用。

田永海介紹,近年來,董口鎮還積極組織科技培訓,邀請專家爲農戶講解新技術、新設備使用方法,讓越來越多農戶掌握科技種田技能,成爲“新農人”。

在科學管理理念的賦能下,張鏡福種植的100餘畝小麥,連年喜獲豐收,畝產在全市範圍內一路領先,屢屢刷新紀錄,特別是引入水肥一體化技術後,更是開啓了農業生產的高效變革。

張鏡福說:“以前,我這100多畝地灌溉一遍得10多天,上了水肥一體化系統後,操作一下智能設備,就能精準控制灌溉的時間、水量,3天就能完成,而且施肥也能同步進行。”

在鄄城縣,像張鏡福這樣的“新農人”不斷涌現。他們摒棄傳統靠天吃飯、憑經驗耕種的模式,緊跟時代步伐,藉助科技的力量,在希望的田野上耕耘出更加豐碩的成果。鄄城縣臨濮鎮樓子莊村種糧大戶薛慶喜也是其中的一位。

踏入薛慶喜的農田示範區,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自動噴灌機正在作業,細密的水花均勻地灑在田間,滋潤着土壤。依託智慧農業設施,薛慶喜打理300多畝農田,遊刃有餘、輕鬆高效。

“用自動噴灌機澆地非常方便,只需要打開開關,水就噴灑出來了,300多畝地兩天就能澆一遍。”薛慶喜笑着說。

在薛慶喜的農田示範區內還有一處農業生產信息自動觀測點,不間斷地採集着氣候、土壤、蟲情、苗情相關信息。在不遠處的一間房屋裡,室內監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着天氣、墒情等數據。

“在這裡,只需敲擊鍵盤,即可操控農機設備進行灌溉、施肥等工作。”薛慶喜說,“尤其是水肥一體化節水灌溉技術,節省人力、化肥的同時,每畝地比大水漫灌用水量還要少。”

如今在鄄城,科技種田早已不再是新鮮事,先進的農業技術與理念已深深紮根這片土地,融入農戶的日常勞作。從智能滴灌系統精準把控每株作物的水分需求,到無人機穿梭田間高效完成植保作業,再到大數據平臺爲農作物生長提供科學監測與分析,鄄城農業在科技的加持下,正大步邁向現代化、智能化的新徵程,繪就出一幅豐收盛景。

菏澤日報 記者 焦同帥 通訊員 劉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