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萊豬沒崩盤!蘇貞昌:臺灣豬銷量比去年大增6000噸

▲未受萊豬開放影響國產豬肉需求反大增。(圖/記者周宸亙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萊豬開放進口至今約1個半月,外界擔憂國內豬肉價格會因此崩盤,但行政院18日表示,與去年同期相比,去年臺灣消費量5萬9278噸,今年則達到6萬2245噸,若再加上其他相關可食部位,「今年臺灣豬消費量較去年增加6000噸」,臺灣豬的需求反而增加。

行政院18日召開例行院會,會後由秘書長李孟諺進行轉述。針對農委會報告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建構肉品冷鏈示範體系」,院長蘇貞昌裁示,臺灣有6497戶的養豬戶,在養頭數551萬2000頭,去年毛豬宰殺頭數818萬頭,國人全年豬肉消費量約90萬噸,去年豬肉年進口量6.1萬噸,豬肉自給率約93%。

另外,今年1月1日到2月16日的豬肉消費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去年臺灣豬消費量5萬9278噸,今年則爲6萬2245噸,若再加上其他相關可食部位,今年臺灣豬消費量較去年增加6000噸。

蘇貞昌說,外界曾有相關批評,「開放美國萊豬進口,會造成國內豬肉崩盤,或大家不敢吃豬肉,銷量大幅下降」,但從數據顯示,國內豬肉消費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反而大幅增加6000噸,並未造成國產豬肉崩盤。因此,政府對於很多政策的批評,也逐步的用實際的數據跟國人報告。

從今年元月擴大開放豬肉進口至今,配合產地清楚標示及落實邊境管理,目前到港出關的進口豬肉,經逐批查驗4百多批,完全沒有含萊劑的豬肉進口,臺灣豬肉佔比仍達92%,顯見國人對國產豬的消費有信心,不受開放政策影響。

蘇貞昌也提到,109年1月1日到2月16日,以及110年1月1日到2月16日,臺灣豬及進口豬肉的統計來看,進口豬肉不論是去年或今年同期,都約佔國人消費量8%;至於進口豬肉其他相關可食部位,則佔3%。此外,到目前爲止,各國進口豬肉,「經逐批檢驗,均未檢驗出含萊克多巴胺」。

蘇貞昌也提到,行政院未來4年將投入近130億的養豬基金,從養豬場到運送途中載具,一直到屠宰場,到整個冷鏈、到肉攤溫控,要爲國人的健康升級、把關。

蘇貞昌接着列舉5大面向,將全方位打造養豬國家隊。第一,藉由源頭調節總量管理,讓國內豬價維持在合理區間,另並實施豬隻死亡強制保險,以增加保費補助方式,來達到降低農民經營風險

第二,補助豬舍更新,以及污染防治設施,讓養豬場更乾淨,養出高品質的豬。第三,設立屠宰冷凍廠,補助運輸車輛溫控設備,並推動傳統肉攤溫控設備升級。

第四,積極協商出口條件程序,加強海外拓展,提供外銷獎勵補助,讓出口成長率達20%以上。第五,增加三章一Q檢驗量能,鼓勵業者學校使用國產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