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米遠離 醫籲防登革熱疫情爆發

衛福部臺中醫院感染科主任陳宗家表示,類鼻疽感染途徑有二,除傷口接觸到污水,也可能是從鼻腔嗆水進入。(馮惠宜攝)

凱米颱風造成中南部淹水災情,民衆涉水、在污水中游泳景象令人怵目驚心,醫師提醒,颱風帶來的積水和泳池水不一樣,尤其風災後每每傳出登革熱、鉤端螺旋體、類鼻疽感染致死案例,呼籲民衆不要赤足涉水或在污水中游泳,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發燒,如有污水接觸史一定要告知醫師,避免因延誤造成死亡。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出,臺灣在2005年的海棠颱風及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過後,分別出現過一波類鼻疽、鉤端螺旋體病,造成8人死亡,而2015年臺南爆出本土登革熱,也是在蘇迪勒颱風、杜鵑颱風過境後一發不可收拾,造成全臺218人死亡。

王任賢說,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編列「登革熱防治工作指引」,地方政府有責任在水災後10天完成環境和積水容器清理。衛福部臺中醫院感染科主任陳宗家表示,蟲卵1周就可孵化成蚊,因此,颱風過後1周是阻絕病媒蚊孳生源最關鍵時間,他呼籲民衆定要落實「清、倒、巡、刷」。

除登革熱外,王任賢也提醒,大水過後最怕鉤端螺旋體病,鉤端螺旋體存在齧齒類動物如老鼠身上,最常見從鼠尿排出,風災雨後因「大水沖倒龍王廟」,造成污水混雜老鼠排泄物,如民衆赤腳或身上有傷口接觸到污水,就可能感染鉤端螺旋體病,因感染初期以不明原因發燒呈現,如患者未告知接觸史,很可能因延誤治療致死。

此外,類鼻疽也是水災後易造成感染致死的疾病,陳宗家說,類鼻疽存在地表下土壤內,因淹水翻攪出來,其感染途徑有二,除傷口接觸到污水,也可能是從鼻腔嗆水進入,前者恐引發潰瘍、敗血症,後者則可能造成肺炎。災民如有傷口或口鼻接觸到污水且出現不明原因發燒,就醫一定要告知接觸史,方便醫師儘速給予適用抗生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