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澳洲對華新政策

(圖/達志影像)

5月21日,澳洲舉行了聯邦選舉,選出了所有151名衆議院議員和76名參議院議員中的40名。自由國家聯盟(保守派或中右翼)未能連續第4次贏得選舉,工黨(中左翼)領袖艾班尼斯取代自由黨領袖莫里森擔任總理。

作爲西方主要民主國家之一、臺灣的重要貿易伙伴,以及在亞洲地區安全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澳洲選舉結果將對臺灣產生多方面的影響。由於「中國因素」,亞洲、歐洲和美國的許多其他國家都非常關注這次選舉。

去年,加拿大大選,臺灣曾押寶加拿大的保守黨會贏得選舉。儘管執政的民進黨和加拿大保守黨在社會問題、氣候變化或新冠防疫政策上幾乎沒有共同之處,但臺灣政府希望保守黨贏得加拿大大選完全是基於中國問題。在這方面,臺灣對加拿大的策略與對美國的策略類似,臺灣政府與民進黨對美國的戰略已經接近保守的共和黨,儘管除了在中國問題外幾乎沒有共同點。

毫不奇怪,對澳洲,臺灣也採取了類似的策略。儘管民進黨和自由國家聯盟在除中國以外的大多數問題上存在顯著分歧,但臺灣的行動表明了對保守的自由國家聯盟贏得選舉的偏好。

2017年臺灣與澳洲自由國家聯合政府簽署秘密協議,爲在諾魯被拘留的尋求庇護者提供醫療服務,以防止這些人在澳洲尋求醫療服務。儘管這一安排的許多細節仍不得而知,但媒體和非政府組織對臺灣參與的批評很多,也不清楚臺灣得到什麼回報。

2020年,自由國家聯盟的前總理騰博通過視訊會議在「玉山論壇」上發表演說,2021年,自由國家聯盟前總理艾伯特訪問臺北,在「玉山論壇」上公開演說。儘管他們的露面細節沒有像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那樣向媒體泄露,但騰博和艾伯特支持臺灣的言論與他們擔任總理時的言行大相逕庭。

澳洲新政府是否會尋求與臺灣更緊密的關係,或者臺灣政府對自由國家聯盟的熱情是否會影響雙邊關係的發展,還有待觀察。有幾個潛在的行動需要注意。

時任國防部長杜登在2021年表示,如果臺海發生戰爭,「若美國出兵保衛臺灣,而澳洲卻不加入軍事行動,將是不可思議的事」。當時的影子外交部長黃英賢立即批評杜登背離了美國「戰略模糊」的政策。即使是拜登總統有時也會脫離「戰略模糊」,澳洲新政府的政策應該引起臺灣的關切。

澳洲是《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成員,但新政府是否會積極倡導臺灣加入CPTPP尚不得而知。

澳洲新政府已承諾任命澳洲首任原住民族無任所大使。一個大膽的舉動是派這位大使參加臺灣的相關活動,例如南島民族論壇。如果澳洲新政府不積極採取行動支持臺灣,要責備艾班尼斯總理很容易,但臺灣也需要承擔一些責任。(作者爲美國共和黨前亞太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