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看看澳洲 蔡政府不慚愧嗎

社論

澳洲國會立法規定臉書、Google等網路平臺必須付費給新聞媒體,臉書先硬後軟,ㄧ開始強硬屏蔽所有澳洲媒體新聞,雖然對澳洲政府及民間社會運作造成重大沖擊,但澳洲政府展現堅定態度,最終達成協議,臉書承諾將讓澳洲新聞媒體獲得公平報酬加拿大等15個國家表示,將跟進要求網路平臺付費。看看澳洲、想想臺灣,令人浩嘆。

網路平臺成爲新聞傳播的主要管道後,流量收益絕大部分由平臺拿走,媒體只能分到一點零頭。平臺不費成本奪取媒體智慧產物的獲利,既不公平,又危及新聞業經營。很多國家都已注意到這個問題,德國、西班牙等國修法,要求平臺取得媒體授權或支付報酬。歐盟2019年通過「數位化單一市場著作權指令」,要求歐盟各國立法,平臺業者的新聞鏈結須取得媒體授權。但Google和臉書都極力抗拒,不願輕易吐出嘴裡肥肉

新聞業者需要投資於人才、設備及營運,這些成本與支出要靠訂閱及廣告的獲利,有獲利才能生存。但現在廣告大舉轉移給了平臺,民衆習慣在網上看免費新聞,也不再訂閱報紙,平臺賺大錢,媒體的廣告和訂閱卻一路下跌,不得不裁員、減薪甚至倒閉。

澳洲積極保護本國媒體環境

在新聞內容上,媒體也受到網路的影響。媒體費心製作的深度報導,比不上網紅罔腰懷孕的新聞流量多。爲了拚點閱,媒體不但常標題殺人來吸引流量,還要配合平臺的演算法調整新聞內容和呈現方式,以致於常常不是在做新聞,而是在做網路,媚俗、聳動、一窩蜂成了常態。爲了節省成本,年輕低薪又懂網路的記者取代了資深記者,長此以往,新聞品質下降,社會對新聞的價值感與信任度也都降低。

網路分秒更新,新聞如果比人家慢兩拍,排不上Google搜尋首頁就乏人問津。爲了搶即時新聞,記者在記者會裡要不斷髮快報,遇到熱門話題還要想辦法發文蹭流量,忙碌又無腦到根本不能好好吸收專業知識累積觀點。這是當今媒體無法自拔的困境,做得辛苦卻收入很少,只是花錢做新聞送給平臺去賺大錢。

此外,由於網路平臺藉大數據掌握各人的喜好傾向,在推送合口味素材時,也助長同溫層效應,讓網路言論分化而激化,新聞媒體也被捲入其中,要抓到流量,就必須吸引特定觀衆市場的共鳴,社會因而分化進而激化,這對一個國家的民主品質會造成深遠的影響。

臉書自認爲客戶分享新聞是客戶的事,責任不該由臉書來承擔,但平臺得到新聞流通產生的獲利,卻不分享給爲此付出成本的媒體卻是事實。如今媒體要仰網路平臺之鼻息,投演算法之好而扭曲新聞品味與社會責任,即使如此仍然入不敷出奄奄一息。澳洲等國政府出手,不只是反制這場不公平的壓榨,更是爲了保護新聞業的生機,維護民主體制與多元新聞自由

而我國同樣看着平臺吸媒體的血壯大,澳洲政府開始保護維護本國媒體環境,重視媒體宣傳的蔡政府卻對平臺巨鱷掠奪媒體生機視若無睹。政府的責任在維持產業公平健全的經營環境,民主國家更必須確保新聞的獨立自由,當媒體在網路免費新聞中不斷流失生機,甚至必須拋棄專業隨波逐流時,不只新聞媒體日漸凋萎,民主體制的重要基石也會隨之崩解。

蔡政府只會打擊異己媒體

但是蔡政府的力氣都花在經營網友好感度、拉擡綠媒、打擊異議媒體,完全沒有想過自己對扶持媒體對抗平臺剝削有什麼職責。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不替媒體打造健全的經營環境也就罷了,反而成爲民進黨的附隨組織,先關掉中天新聞臺,再想強行安排華視進駐52臺,讓新聞頻道成一片綠地重創新聞自由,有線電視的商業生態亦遭摧殘。

政府應該是媒體產業的園丁,維護好生態環境,讓各家百花齊放,蔡政府卻成了壓制恫嚇的輾路機,更漠視強勢外來品種消滅本土生機。與澳洲政府比起來,蔡政府的作爲與格局差若天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