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單+延單 紡織業Q2難熬

國內紡纖廠主要客戶NIKE、UA、ADIDAS、GAP等全球品牌服飾廠,因受疫情影響業績衰退,庫存增加下,已向供應鏈延單、砍單,直接衝擊到紡纖廠營收穫利及訂單量,從上中下游廠所陸續公佈的4月營收看來,紡纖股第二季營運難逃衰退命運,甚至有可能比第一季還差。

酯粒大廠新纖(1409)4月合併營收24.46億元,年衰退31.09%;加工絲大廠宏益(1452)4月營收只剩2863萬元,年減84%,恐是近十年來單月新低。宏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市場需求急凍,所以4月營收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

而下游的成衣代工廠受到的衝擊最大;儒鴻(1476)、聚陽(1477)、廣越(4438)、冠星-KY(4439)4月合併營收,年衰退率都超過25%。

儒鴻4月營收14.9億元、年減26.9%,創下三年多來的單月營收新低。聚陽4月營收11.33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37.7%,更創下2013年11月以來的近六年半新低。

聚陽表示,目前訂單能見度低,遞延訂單待客戶通知出貨。第二季受到疫情的衝擊程度,恐比第一季來的大。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廣越指出,美國戶外品牌客戶調整訂單交期延後,再加上美元對新臺幣匯率相較於去年弱勢綜合考量後,預期今年業績會下修10~15%左右。

紡纖業者指出,今年第一季,疫情主要受災地區在大陸,主要以歐美客戶爲主的國內紡纖廠,受到的影響較小,因此,第一季營運受到牽連的程度少。隨着歐美地區疫情加重,全球服飾主要消費市場歐美地區的連鎖實體店面,陸續關店;加上國際賽事停擺,讓品牌服飾業績大跌,導致主要以歐美客戶爲主的國內紡纖廠,4月營收所受到的衝擊,比第一季還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