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兩岸》百年黃埔兩岸情:許歷農立傳寫心聲,丘智賢重走父輩路
紀欣與許歷農。(受訪者供圖)
6月17日,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週年暨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40週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代表中共中央向黃埔軍校同學會表示熱烈祝賀,向廣大海內外黃埔同學及其親屬致以誠摯問候。
1924年6月16日,中國第一所培養革命軍隊幹部的學校——「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成立,因校址在廣州黃埔,人們習慣稱爲「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在大陸共辦23期,後遷往臺灣。
6月18日,多名參加了座談會的臺灣同胞,向南都、N視頻記者講述了他們的「黃埔故事」。臺灣《觀察》雜誌發行人紀欣,現場宣讀了106歲高齡臺灣黃埔老兵許歷農的心聲,呼籲兩岸黃埔子弟秉承黃埔精神,攜手完成祖國和平統一大業;臺灣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丘智賢重走了父親的來時路,在父親就讀的黃埔軍校成都本校留下合影。
●老兵的心聲
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希望廣大海內外黃埔同學及其親屬不忘先輩遺志,勇擔時代重任,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爲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貢獻。
6月17日,在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週年暨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40週年座談會上,臺灣《觀察》雜誌發行人紀欣,宣讀了一段來自臺灣黃埔老兵許歷農的心聲——「在黃埔精神的指引下,我全情投入促進兩岸交流,無愧於黃埔人的職責本分。能見證母校百年,我倍感光榮,又心存遺憾,那就是兩岸尚未統一。」
許歷農被人們尊稱爲「許老爹」。18歲時正逢七七事變爆發,他毅然投筆從戎,「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屢建功勳,官至上將。他的一生,31年在大陸,餘年都在臺灣。
紀欣告訴南都記者,許歷農是黃埔軍校十六期生,是島內愛國統一力量的重要代表人士。「他本人非常希望能到祖國大陸,親自見證黃埔百年華誕的榮耀時刻,但由於已經106歲高齡,無法親臨,爲此專門撰寫黃埔百年寄語,並委託我代爲宣讀,以表達一個臺灣黃埔老兵的心聲。」
上世紀90年代,許歷農不滿時任國民黨主席李登輝搞「臺獨」而毅然脫離國民黨,加入新黨,後又創辦新同盟會、民主團結聯盟等統派團體。2007年後,他投身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業,發起「中山黃埔兩岸情」論壇,組成「促進和平統一政治團體聯合會議」,還多次率團訪問大陸,爲和平統一奔走呼籲。
年輕時的許歷農。
2014年9月,由24個黨派團體、56位團員組成的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先後在北京和南京兩座城市留下足跡。當時,已95歲高齡的參訪團團長許歷農說,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這正是統派人士歷盡艱辛、始終堅守的信念。
「軍人最能領悟戰爭無情、和平無價。」紀欣告訴南都記者,她與許歷農相識於1996年,被他「把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視爲人生使命」所感動。紀欣發現,這麼多年來,許歷農每次演講、發言,不論長短、場合,必定親自寫稿。於是,她長期幫許歷農整理手稿,並希望能爲其撰寫傳記。
「一開始被拒絕了,因爲他認爲,自己所做的事情,歷史自有公評。」直到2022年2月,103歲高齡的許歷農,終於同意由紀欣執筆撰寫他的傳記。紀欣透露,許歷農之所以同意立傳,是希望更多人可以借這本傳記,瞭解他爲什麼支持兩岸統一、堅決反對「臺獨」,併爲此不懈努力了數十年,從而理解、認同他的理念。
海內外黃埔同學及親屬具有愛國革命的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是推進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的重要力量。正如許歷農在寄語所說,「促進祖國統一是黃埔人的初心和使命,兩岸黃埔子弟都應牢記黃埔校訓,秉承黃埔精神,攜手完成祖國和平統一大業。」
「感謝黃埔同學會在許歷農的晚年時,給他如此高度的肯定,這不只是他個人的光榮,也是所有島內愛國統一力量的光榮。能在座談會上宣讀他的寄語,是我的榮幸。」紀欣向南都記者說道。
●後輩的繼承
同樣受邀參加了本場座談會的,還有臺灣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會長丘智賢。他在黃埔軍校建校百年之日,已先一步到了廣州。
多年以前,黃埔一期生、黃埔軍校第二任校長關麟徵,曾回憶過1924年那個令他永遠難忘的開學之日:「當時的天氣剛是雨過初晴,陽光照耀大地,我們五百個同學,每人均身穿灰色單車服,赤足草履。」
但心情是愉快而興奮的。「並沒有想到革命一定會成功,也沒有感到我們的力量微薄,物資貧乏……只知道三民主義應該實行,惡劣的社會應該改革,封建軍閥應該打倒。」
百年之後的6月16日,也是一個雨過天晴的上午,廣州黃埔長洲島的空氣中混雜着泥土的味道。
不到8時,丘智賢便來到了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陪同一批臺灣的長輩,開展跨越百年的交流。
丘智賢。受訪者供圖
那天,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部分區域閉關兩月後恢復預約開放,擁有近百年曆史的軍校俱樂部,首次以場景復原後的面貌展示在公衆面前。
「今天這個日子很難得,希望能表達紀念的心意。」丘智賢告訴南都記者,看到館內設施,都按照了歷史記載重新佈置,讓他們在走入歷史現場的同時,更感覺像回到了歷史當中,他無比激動、興奮。
「希望黃埔精神傳之永久,親愛精誠繼續永守。」丘智賢說道。
黃埔精神,是黃埔軍校給後人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其核心是爲統一中國、振興中華而矢志不渝、頑強奮鬥的愛國主義。
父親是丘智賢對黃埔精神的啓蒙。丘智賢的父親祖籍江西於都,是黃埔軍校的一名畢業生,畢業後歷經戰火,最後在臺灣安家。父親退休後,時常與黃埔校友聚會,丘智賢常跟隨左右。
在長輩的鼓勵下,2010年,丘智賢主導併成立臺灣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幫助聯絡分散於世界各地的黃埔同學及其後代親屬,爲大家搭建起交流平臺,以便大家能夠更好地聯繫情感、傳播黃埔軍校歷史、傳承黃埔精神。
大約十多年前,丘智賢第一次有機會來到廣州參觀,親自感受到先輩創業的艱苦。「聽聞黃埔一期後人回憶父輩經歷,當年開學後正值七八月份,正是廣州最熱的時候。雖條件艱苦,但大家依舊堅持訓練和學習,參觀舊址更能讓我感受到,當時黃埔先輩爲了救國,在簡陋環境下不畏艱險的民族精神。」
此前,南都、N視頻推出「心手相連向復興」系列訪談,丘智賢曾在專訪中向南都記者介紹說,在成立臺灣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後,他多次組織、參與參觀交流活動。去年6月,他就曾協助組織了兩百多名陸軍軍官學校專修班校友和親屬來到廣州,參觀黃埔軍校舊址,重溫黃埔精神,期待啓迪和鼓舞兩岸同胞攜手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丘智賢也向南都記者提到,臺灣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定期組織活動,與黃埔軍校同學會保持着密切的聯繫,幫助希望尋找先輩檔案的黃埔後代,以及提供抗戰相關歷史研究。
近段時間以來,丘智賢在大陸參加了多個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週年活動。5月10日,他參加了四川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在建川博物館舉行的《愛國革命——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週年主題展》,並特意與展場中的一套黃埔課桌椅合影。
丘智賢與展場中的一套黃埔課桌椅合影。受訪者供圖
他說,父親正是畢業於黃埔軍校成都本校,遙想父親當年也曾坐在這樣的座位上學習,希望早日投入抗戰當中,他「睹物思親,深有感觸」。
●兩岸的呼聲
百年來,「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在兩岸間傳承,啓迪和鼓舞兩岸同胞攜手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今年4月,馬英九率臺灣青年一行抵達廣東交流參訪,行程中便包含了黃埔軍校、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
南都記者梳理髮現,馬英九與黃埔軍校、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淵源匪淺。
2008年是黃埔軍校建校84週年,同年6月,紀念大會在臺灣高雄舉辦。彼時,馬英九在高雄鳳山主持慶祝儀式,講述黃埔精神。
而後,他還親自帶領現場2300餘人高唱已被停唱的黃埔校歌。伴隨着「路不遠,莫要驚,親愛精誠,繼續永守。發揚吾校精神,發揚吾校精神」的旋律,不少黃埔老將潸然淚下。
馬英九還曾數度出席黃埔軍校建校週年紀念大會,在致辭中多次表示,要「緬懷黃埔建軍艱辛過程」,傳承黃埔精神。
黃埔軍校建校90週年紀念活動時,馬英九剛做完白內障小手術。即便如此,他還是堅持全程佩戴墨鏡出席。
今年以來,臺灣黃埔軍校同學會、香港黃埔軍校後代親友聯誼會等團體,紛紛推出紀念活動,期待促進各地黃埔交流,踐行「天下黃埔是一家」理念。馬英九此次再訪大陸走入軍校舊址,回看黃埔,也正是一次跨越百年的交流。
對此,丘智賢也稱讚道,曾經身爲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赴黃埔,更應該表達不忘歷史的深意。
繼馬英九率領檯灣青年學子訪問大陸後,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也應邀於4月20日至27日到廣東出席兩岸交流活動並參訪。
4月23日,洪秀柱在惠州黃埔軍校東征陣亡烈士紀念碑前感慨稱,歷史證明了中國人只要合作,再艱難的困難與挑戰都能克服,驗證了「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洪秀柱一行前往惠州黃埔軍校東征陣亡烈士紀念碑參訪。
黃埔軍校建校百年前夕,洪秀柱再度表示,黃埔軍校見證了中華民族由深重苦難,走向偉大復興的進程,與國家存亡緊密連結在一起。這一股「黃埔軍魂」的浩然正氣,正是戳破「臺獨」推行「去中國化」謊言的「照妖鏡」。兩岸中國人應傳承黃埔精神,以復興中華爲己任,團結同心擊破外部干涉勢力和「臺獨」分裂勢力的圖謀。
這一觀點在島內得到了呼應。數日前,在臺灣舉辦的一場黃埔建校百年紀念活動中,一名臺灣退役將領高聲呼喊:「驅逐『臺獨』,復興中華!」
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陳斌華對此迴應稱,這番熱血宣示,可以說是字字千鈞、句句鏗鏘,激起了兩岸中國人根植心底的濃濃愛國情結,引發了兩岸網民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
「百年前成立的黃埔軍校,是兩岸同胞共同的寶貴歷史財富。臺灣退役將領在黃埔百年紀念活動中的呼籲,充分展現了島內黃埔人對愛國、革命的黃埔精神的傳承堅守,對祖國統一、振興中華的執着追求。」陳斌華說道。
此前,洪秀柱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就曾強調,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兩岸未來的統一,更不容許外部勢力指手畫腳、橫加干涉。她也多次喊話民進黨當局,不要不擇手段阻礙兩岸交流,並堅定呼籲持續深化「九二共識」,爲和平統一創造更有利的環境與條件。
正如陳斌華所言,臺灣退役將領的呼聲再次表明,無論民進黨當局如何煞費苦心「去中國化」,都割裂不了兩岸同胞的中國心,削弱不了兩岸同胞的中國情,更阻擋不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6月19日凌晨,丘智賢搭乘的航班降落廣州,他將繼續參加在廣東舉行的紀念黃埔軍校建校百年相關活動。
不久前,臺灣黃埔軍校同學後代聯誼會,與兩岸音樂人及黃埔後代合作,收集呈現黃埔各時期的影像與照片,創作了歌曲《擔當》,在兩岸社交平臺上廣泛推送,得到了黃埔同學與親屬的熱情迴應。
6月17日,紀念黃埔軍校建校100週年暨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40週年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圖/新華社)
丘智賢說,這既是迴應了黃埔辦校過程中豐富的音樂、美術、文學、新聞性創作,也是肩負起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助力完成兩岸黃埔同學後代的心願——紀念黃埔精神。
(何嘉慧/南都記者、餘昕紅/南都實習生)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