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雜誌/吃喝拉撒睡都在牀上,蕭彤雯113天安胎記

出處:康健雜誌216期作者陳秋華圖片/陳德信

晚婚晚生」是現代社會普遍的趨勢醫學上認爲過了35歲、甚至40歲之後的女性,當媽媽夢想似乎是愈來愈渺小,「越想生,越難懷孕」的論調口耳相傳……

主播蕭彤雯32歲時生下第一胎;40歲再婚,勇敢生下第二個孩子。雖然受孕過程順利,不過,懷孕過程卻住院安胎113天,痛捱了200針才把寶寶生出來。

蕭彤雯發揮新聞本色,採訪醫師護理長,以自身經驗主軸,笑中帶淚分享這場育兒戰役

Q相隔9年,40歲時再生第二胎,身心方面有差別嗎?

我必須說在32歲生第一胎時,真的不覺得生小孩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當時懷孕除了前4個月嚴重害喜,後面就幾乎沒有任何狀況,直到懷孕9個月時,因爲羊水比較少,醫師建議休息,我纔開始休假。後來沒有播新聞之後,羊水就有比較多,所以代表壓力對於懷孕的過程確實會有影響

正因爲當初生第一胎過程順利,我完全沒想到40歲懷第二胎竟要面對如此艱苦的戰役。

首先,大家都說我外表看起來好年輕,保養得很好,應該沒有高齡產婦的問題。所以剛懷孕時,醫生告訴我,狀況看起來不是很穩定的時候,我沒料到會這麼嚴重。

那時正值選舉,身爲主播,我擔負繁重的選舉播報任務

選舉前10天,我發現懷孕了,但那時候每天早上10點工作到晚上11、12點,播完晚間新聞之後還要彩排當天開票的狀況。

當我剛發現懷孕,其實醫生建議應該要請假休息,因爲初期最不穩定,很容易流產,可是那時候都已經快選舉了,我真的沒有辦法公司出口,因此在那個當下,我決定先隱藏懷孕的消息,想完成工作之後再去休息;所以在懷孕初期不穩定時,我不知嚴重性,還做着極度高壓的工作。

其次,我一開始就是完全前置胎盤。前置胎盤滿危險的,完全前置又是更加地危險。此外我還有子宮腺肌症(子宮內膜組織侵入子宮肌肉層),這些都會增加子宮的不穩定性。醫生一開始就提醒過我了。

後來17周的時候做完高齡多半需要做的羊膜穿刺檢查,當天我就發燒不舒服,隔天掛急診,接着住院安胎113天,痛捱了200針,才保護孩子順利出生。【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216期】

【延伸閱讀】準媽媽注意!「子癲前症」是孕婦死亡的前三大原因高齡懷孕,哪些篩檢一定要做?陳海茵:無論失望或喜悅的淚水,都是爲了女兒而流詳見《康健雜誌網站》。※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