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竹籠茨「搬家」 體驗先民日常

臺南市政府文資處與臺灣歷史博物館、溪南寮興安宮昨天舉辦「扛茨走溪流-轉去咱的舊厝地」活動,市長黃偉哲(前排右四)與近百名民衆,扛着數公噸的竹籠茨。記者鄭惠仁/攝影

臺南安南區「竹籠茨」建築工法是臺灣僅有的建築與文化,百年前臺江居民互助搬着茨遷村,來躲避氾濫成災的溪流。市府與臺灣歷史博物館、溪南寮興安宮昨天舉辦「扛茨走溪流—轉去咱的舊厝地」活動,市長黃偉哲與近百民衆扛着數公噸的竹籠茨,黃說,希望藉此讓傳統記憶代代傳承下去,瞭解祖先走過的痕跡。

文化局長謝仕淵介紹指出,早年曾文溪經常氾濫成災,居民在「避水而居、順水而生」生存條件下,發展出竹籠茨,「扛茨走溪流」是臺江曾文溪流域聚落特殊的生命經驗,反映因地制宜的生活方式,也展現人與大自然共生的智慧。

竹籠茨由2022年獲市府登錄爲傳統工藝「竹籠茨」保存者李養率員製作,材料爲竹子、茅草,扛竹籠茨須人力近百人,黃偉哲、立委陳亭妃及多名市議員,依高矮排序來扛,在哨音中扛起往前走,從溪南寮興安宮的廣場走到「水橋鬆王公」舊厝地,約2公里路程。

黃偉哲說,扛茨走溪流讓大家體驗先民的生活精神,尤其是和大自然共同生活、保護自己的家與財產的精神。市府表示,此活動2018年由臺灣歷史博物館帶領溪南寮及地方莊頭髮起,隨後由溪南寮自辦,今年再由市府發起第4屆扛茨走溪流,也安排用地圖與史料對照現地,找出百年前位在曾文溪畔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