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概念行走江湖 智能家居這些年你智能了嗎

(原標題:靠概念行走江湖 智能家居這些年你智能了嗎)

一個靠概念行走江湖的產業,一個靠憧憬遊刃於科技市場的行業,這就是智能家居目前的現狀。“智能家居”聽起來的確是個讓人憧憬的未來生活場景,也是爲數不多的憑一個概念推動整個產業鏈發展的行業。我們看的表象是每一個傳統的家電都在前面加上了“智能”,並不斷地描繪着智慧生活的藍圖。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整體規模將達1240億元,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上升至3500億元。市場向好,資本追捧,讓智能家居市場迅速升溫,但在從概念到落地的過程中,智能家居市場的表現似乎並不那麼樂觀。

事實上,現在的智能家居有很多,但是還是沒有被主流的消費羣體給接受,這些所謂的智能產品僅僅只是一款硬件加上一個wifi或者藍牙模塊,增加一個遠程功能,最多再加一個手機app遠程控制僅此而已。

你走兩步路就可以把燈關了,爲什麼還要花幾百塊錢去在手機上點一下關燈?智能家居應該是以人爲中心,讓家電和環境爲人服務,而且這個服務是自動的,是無需人操作的,如果以手機或路由爲中心,讓人來操作,那隻能是機械化。就好像關燈,以前是按開關,現在是點app的開關,有什麼本質區別嗎,而且用手機app關燈反而增加操作步驟,不但沒有減少繁瑣的操作,還讓很多人不會用智能硬件了。

過去一年,傳統家電廠商如海爾、美的、格力都在緊鑼密鼓的加快智能化的轉型,其中小米不斷地推出多款智能家電,企圖以此佔領智慧生活的入口。但是整個市場的表現卻並不盡如人意,似乎處於“花錢買未來”的階段。爲什麼智能家居概念熱落地難?僞智能大行其道,大衆該如何選擇呢?

智能家居的消費羣體是鎖定在高端人羣,即別墅羣體以及高端住宅羣體,這個羣體具備較高的消費能力,能夠支付起智能家居高昂的工程造價費用。然而智能家居現實,是將消費人羣鎖定在80後、90後甚至00後,他們這一部分人羣的共同點是喜歡高科技,但因爲消費能力偏弱而被排除在智能家居的目標人羣之外。

購買人羣出現了錯位,即有錢的中年人對智能+高科技不感冒;沒錢的青年人對智能家居感冒但是沒有錢。

未來“智慧家”的生活或許會這樣:當你從公司回到家來到住戶門前,將通過指紋辨識機,門禁系統隨即解除。回家進門之後,室內智慧溫溼度系統會從自動待機狀態切換到之前設定的X型偏好模式,整個房間新風系統也能夠根據室內空間的各項傳感器,自動調整新風量。接着,牆上的智能pad控制面板隨即亮起,燈光、音樂立刻依喜好轉換,窗簾也自動起來。家人語音留言、物業中心的新疆蘋果團購通知、處理送洗衣物等等也能在此獲得。還有更加意想不到的地方,當你站在浴室魔鏡前, 想了解自己身體目前的體重、BMI、體脂等生理狀況,腳下體脂測量模塊會將所測的數據傳輸主控計算機……

然而想要擁有如此奢華的智能家,首先你得有個家,如今房價高不可攀,憑藉年輕人自己的打拼和努力工作,想要擁有一套房子,估計都得中年以後了。憑藉靠租房的主力人羣,去憧憬智能家居,我只想說,找錯了對象,無從談起智能家居。

第3頁:製造者沒有標準 各自爲戰

智能家居難落地的原因除了消費人羣的錯位之外,還有許多來自行業內部的原因。智能家居廠商各自爲戰,誰都想做標準,不願作出妥協,像海爾U+已經做好了完善的平臺,並提供標準接口,但某些廠商的不配合卻帶來了極大的阻力。這產生一個問題,如果一個家庭中的所謂智能家電都採用不同的標準,之間無法互通互聯,那便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能家居,而是“僞智能”。

什麼樣的產品是僞智能?所有僅內置無線網絡模塊便聲稱智能家電的產品都是僞智能。比如,市場上大多數智能電視都是僞智能,或者說它的智能化程度還處在非常低的階段。只不過通過互聯網實現了手機操控、內容共享,把原來的傳統遙控換成了手機遙控,在真正的體驗上並沒有太多智能化的改變。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空調、空氣淨化器上,以空調爲例,包括市面上新推出的智能空調,它只是在傳統空調技術升級的基礎上添加了智能模塊,而這個所謂“智能”的最大賣點也只不過是實現了智能手機的遠程操控,即便是語音操控也只是非常基礎的智能操控技術。但是你會看到這類單品在市場上依然有較大的消費人羣。因爲在智能家居發展初期,智能的噱頭的確能夠迷惑不少消費者。

互聯互通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國家沒有出臺相應標準的協議供所有人共同使用,表面上一起互聯,但實際上由於利益的趨勢仍然各自爲政,平臺的不同導致不同的產品無法做到真正的互聯互通。

第4頁:使用者感嘆 爲了智能而智能的悲哀

此外,還有一種僞智能叫爲了智能而智能,產品設計與用戶需求完全不對稱。比如現在一些做“智能門鎖”的廠商,在鎖內置入wifi模塊,用手機控制門的開關。試想一下,在你出門時或者回家時,人已經走到門前了,何必再掏出手機來開門,鑰匙或者指紋不是更方便嗎?所以說手機操控門鎖基本上是個僞需求,所以纔出現僞智能的產品。但是消費者對智能家居的概念還一知半解,很容易被這些概念繞進去。

就像開篇所陳述的那樣,關燈的開關從實際存在的開關轉移到了手機APP端,對於使用者來說,並沒有解決真正需求。

在新消費時代下,所有的產品都在圍繞用戶消費需求。所以不管企業把產品吹噓得多麼智能,最終消費者還得迴歸一個核心問題:我爲什麼要買?不少消費者只是認爲,智能廚電成爲了一種企業“圈錢”的新套路,並沒有太大的實際用處。智能化是企業心繫顧客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心繫顧客兜裡那點錢的方式。

智能化是爲了人們更便利的使用產品,而不是多一個工具,拿出手機,點開APP,點開另一個APP,贅餘的東西是不必要的。

編輯總結:“智能家居”是一個非常火熱的詞。當智能家居的概念一出來,很多人就像發現了巨大商機,於是各種智能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那些超前的概念智能家居產品設計,每個人都憧憬着如何走進生活。

但是通過以上幾個現象不難看出,真正做產品來推動產業前進的企業並不多,大多數企業都是在佈局行業發展,看好行業前景但又迫於沒有好的產品,僅能在戰略層上做些動作,產品端幾乎沒有亮點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