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創新藥企共論“新質生產力”,醫藥行業如何實現關鍵突破?

從藥品"0自主創新"到國家鼓勵藥械創新政策頻繁落地再到藥企出海,中國創新藥產業已步入發展快車道,正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不過,在面臨機遇的同時,創新藥產業發展也存在挑戰。

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舉辦科創板新質生產力行業沙龍第四期,聚焦創新生物藥領域,邀請百利天恆、君實生物、榮昌生物和邁威生物4家創新藥代表企業,與多家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機構,共同聚焦中國創新藥產業發展動態、創新藥"出海"趨勢與挑戰、創新藥商業化落地難點、支持創新藥發展政策建議等熱門話題。

君實生物總經理鄒建軍表示,中國創新藥研發正在從以Fast follow爲主的創新1.0時代,加速向更加註重差異化和源頭創新的2.0和3.0時代邁進。

關於應如何對創新藥產業格局變化?榮昌生物聯合創始人及總經理房健民認爲,關鍵在於三點:一是高水準創新,簡單的創新已沒有機會;二是商業化能力,需要面對商業化驗證問題;三是國際化方向,這是中國創新藥企業實現突破的關鍵一環。

2023年中國創新藥"出海"再創新高

2023年,我國批准上市創新藥40個,同時多款創新藥成功闖關歐美、對外授權合作規模再創新高。

初步統計,2023年科創板創新藥企業共有4款創新藥在國內獲批上市,其中益方生物與貝達藥業合作的貝福替尼、迪哲醫藥的舒沃替尼先後獲批上市,分別實現公司產品"零"的突破。國外市場上,百奧泰的託珠單抗生物類似藥、貝伐珠單抗生物類似藥和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先後獲得美國FDA上市批准。

鄒建軍介紹稱,該公司核心產品特瑞普利單抗不僅於國內獲批了新適應症,在2023年也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成爲美國首個且唯一獲批用於鼻咽癌治療的藥物,填補了美國鼻咽癌的治療空白,並獲得了 NCCN指南一類推薦,這也是在美國上市的首箇中國自主研發和生產的創新生物藥。

百利天恆董事長朱義也分享了2023年該公司與全球醫藥龍頭百時美施貴寶(BMS)的授權合作情況,雙方就百利天恆研發的BL-B01D1達成合作,首付款8億美元、潛在總交易額最高可達84億美元,創下國內創新藥授權交易的首付款記錄,也刷新了全球ADC單藥交易總價的紀錄,是首款成功出海的雙抗ADC新藥。

"2023年中國創新藥‘出海’再創新高,反應出國際市場對中國創新藥品研發實力的認可,這也是過去十餘年中國創新藥長期積累的結果。當前,中國本土生物醫藥創新生態的優勢開始涌現,中國新藥研發力量已晉升全球第二梯隊前列。"有醫藥行業人士分析稱。

當然,多位與會嘉賓也提到,中國與發達國家在源頭創新及全球產業化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但在個別領域已走到了世界前列。

"中國強在技術能力上,強在龐大的工程師隊伍和領先的工程水平上,2023年跨國藥企頻頻在華‘掃貨’ADC(抗體偶聯藥物)產品就是典例,因爲ADC產品的研發過程中涉及到大量技術性探索與操作,所以我們走在了世界前列,迅速取得了國外市場認可。"邁威生物董事長劉大濤稱。

中國創新藥的快速發展與國家政策支持密不可分,房健民指出,國家高度重視醫藥創新,從產業政策、藥品監管、醫保支付、上市融資等方面爲新藥研發提供了大量支持:一是"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等政策的推行,有力支持了中國藥物創新技術體系的建成;二是國家藥審改革持續深化,藥品審評效率不斷提高,優先審評資源持續向創新藥傾斜;三是醫保政策大幅提高了創新藥物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四是科創板的設立暢通了國產創新藥的人才、技術、創新資源與資金資源的對接。

多維度破解商業化難題

在國內醫保控費的大局之下,如何在創新藥的價格和價值之間尋找平衡,一直是促進創新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日前,國家醫保局發佈《關於建立新上市化學藥品首發價格形成機制鼓勵高質量創新的通知》(徵求意見稿),進一步體現出支持高質量創新藥品獲得"與高投入、高風險相符的收益回報"的理念。

關於定價問題,房健民表示,創新藥存在高風險、高投入、長週期的行業特性,需要較高的藥價以回收研發成本,從而支持進一步研發。目前,創新藥國內上市銷售後普遍未能快速實現回收研發投入的正向循環。面對該局面,不少創新藥企業正積極尋求出海解決投入與產出間的缺口。

劉大濤對此持有相同觀點。他指出,我國基本醫療保險的特點是低水平、廣覆蓋,現階段支付能力與美國確實存在差異,中國創新藥可以考慮探索"在國內獲取合理利潤、在海外賺取超額利潤"的發展路徑。

去年,隨着國產創新藥出海加速,中美創新藥定價差異多次引起熱議,其中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在美售價達到了國內售價的33倍。對此,鄒建軍分析認爲,一方面,出海創新藥高定價的背後反映了國際認可度;另一方面,藥物價格由適應症、臨牀數據、支付方等多重因素決定,受全球價格體系影響較小,比如海外的支付方比較多元,不僅是政府支付,還有商業保險等等,可以共同去承擔一個更高價格。

在關注創新藥定價邏輯、創新藥進入醫保速度的同時,創新藥入院的情況也不容忽視,對於創新藥而言,在實現銷售的"最後一公里"上還有藥品入院、醫生開方等諸多環節。

多位與會嘉賓提到,實現醫療機構的准入對企業而言是不小挑戰,醫生教育、患者教育等環節需要企業投入大量經營成本,而醫療機構的藥佔比、用藥總品規數量等限制因素也對創新藥入院有所影響,建議進一步放低國產創新藥的入院和開方門檻,簡化流程,讓國產創新藥能儘快投入臨牀使用;積極發展商業化醫保支付市場,逐步探索建立創新藥市場化定價機制。

中國創新藥產業或將迎來格局重塑

過去幾年裡,中國創新藥產業經歷了資本"盛夏"與資本"寒冬"的交替,PD-1、ADC等熱門賽道的快速切換,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的不斷深化等等,行業發展環境已然發生重大改變。在業內看來,中國創新藥行業正處於上升發展階段,未來存在巨大潛力。

劉大濤表示,醫藥行業是非週期性行業,醫藥行業發展的最根本依據是人類對於生命和健康不變的需求。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結構加重,社會對醫療水平提出更多新的要求,這將推動創新藥產業持續發展。

"資源正在向更高程度的創新富集,或者說資源正在向突破性創新富集。"朱義分析未來行業發展趨勢時稱。

鄒建軍則提到,在科學家們聚焦於發現新的靶點、新的機制的同時,企業也應當更加關注實際的病人臨牀需求,持續去發現幫助病人解決問題的藥品、方案,不斷提高病人的生存機率、生活質量。

在創新藥產業加速發展的同時,行業內部也在加速洗牌,或將迎來格局重塑。對此,房健民指出,應對創新藥產業格局變化,關鍵在於三點:一是高水準創新,當前低水平的競爭較爲激烈,簡單的創新已沒有機會,榮昌生物將重點佈局ADC、雙抗等優勢領域,同時關注新興藥物形式;二是商業化能力,不少中國創新藥企業已度過早期研發階段,需要面對商業化驗證問題,這對公司的系統管理能力是一項考驗;三是國際化方向,這是中國創新藥企業實現突破的關鍵一環。

目前科創板已匯聚了約30家創新藥企業(含創新疫苗),合計市值近5000億元,在創新藥領域初步形成產業集聚和板塊示範效應,成爲美國、中國香港之外創新藥企業的主要上市地;同時,君實生物、榮昌生物等創新藥企業近3年共14款創新藥獲我國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達到同期國產創新藥獲批總數的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