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推動混合金融,促進永續共融

一下寒流急凍一下衝到高溫卅度,最近的氣候變異大家都很有感。減緩並因應氣候變遷的影響已是勢在必行的全球趨勢,但綠色轉型需要大量的額外資金。COP28阿聯酋領導人的「全球氣候融資架構宣言」特別建議,應進一步利用「混合金融」機制,擴充氣候行動的優惠資金來源。

許多重要的國際組織,近期紛紛宣佈推出混合金融氣候融資或能源轉型專案,例如世界銀行下的國際金融公司,籌集了八千萬美元的能源包容性基金,爲小型可再生能源的發電和儲能專案提供債務融資,也替工商業的電信基礎設施和微型電網供電;亞洲開發銀行、全球人類與地球能源聯盟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則宣佈計劃建立混合金融夥伴關係,從慈善和公部門籌集廿億美元,尋求全球私人資本,挹注亞洲的能源轉型專案。

混合金融到底在紅什麼?它是指有計劃的運用公私部門資金及其他資源,爲倡議或解決社會、經濟和環境專案提供資金。即透過不同風險的結合調整,運用慈善機構或公部門的催化資本,驅動私部門資金,解決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各項挑戰。

面對金融創新和全球挑戰,混合金融的概念逐漸演變。在二○○○年時,傳統官方發展資金無法滿足千禧年發展目標(MDGs)的資金需求,混合金融因而崛起,應用麪包括公私合作伙伴關係、發展「爲成功付費」,及影響力債券和優惠貸款等,適用於協助基礎設施、醫療保健、教育、可再生和潔淨能源等。

美國二○一三年啓動的「Power Africa」,就是成功的混合金融永續案例,透過美國國際開發署和千禧挑戰公司,提供補助金、技術支援及其他優惠,運用公共資金降低風險,成功驅動大量私人投資,讓許多非洲的能源專案像提高電力普及率等永續計劃得以推進。

對於推動SDGs,混合金融更發揮重要作用。SDGs每年面臨五至七萬億美元的資金缺口,混合金融能吸引私營部門的資金,支持對SDGs有貢獻的專案,補足缺口。無怪乎國際上已成立多個夥伴關係來推動混合融資。例如世界銀行集團的「發展融資最大化」,和聯合國的「發展融資」議程等。

要發展混和金融,關鍵之一是必須建立透明的責信生態系並培養人才投入,這部分需要政府帶頭踏出第一步。例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即是透過設立亞洲轉型融資夥伴關係的混合金融平臺,由星國政府及慈善機構提供優惠資本,承擔專案風險,催化商業資本加入融資。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更資助建立全球金融科技學院,並經營「FLEX」平臺,協助投資者、金融科技公司及專業人才發掘創新途徑及相關商機,開闢媒合專業人才進入產業的管道。

目前臺灣的混合金融發展不多,與金管會大力推動永續金融相比要落後許多。面對充滿活力、不斷進展的混合金融國際趨勢,國發會、金管會皆可參考國外做法,導入混合金融機制,並與社會創新的政策鏈結,讓公共和私人資源共同協作,朝永續共融的國家發展目標邁進。(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永續創新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