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伺服器競爭加劇 Intel推Ice Lake應戰AMD

根據TrendForce調查顯示,截至2020年底,主流伺服器解決方案依舊以x86架構爲主,其中Intel server解決方案憑藉完善的產品定位,以市佔92%居冠;而AMD隨着製程領先加上性價比高的優勢,去年第四季市佔上升至近8%,相較2019年同期上升約3%;其餘採用非x86架構解決方案的業者近乎其微。預期第二季整體server出貨表現隨着Intel新平臺Ice Lake的推出,季成長可達21%。

值得一提的是,爲因應5G與AI加速推動,強調低延遲的邊緣運算架構備受重視,包括自動駕駛、工業聯網以及特定商業性應用等,皆是理想的邊緣運算應用情境,相對應的方案商已開始積極佈局。從架構來看,以ARMv8架構的解決方案於價格功耗面向,在邊緣運算的情境中皆具有更佳的匹配度。而隨着5G商轉,該解決方案也逐漸開始增加出貨佔比,尤以北美資料中心最爲積極,預期在2023~2025年將會有效打入部分低功耗的邊緣運算應用市場

現下伺服器平臺仍以Intel主導的x86佔大宗,從Intel server平臺的規劃來看,2021年第一季開始Whitley Ice Lake的處理器已向資料中心業者小量出貨,預期第二季開始將大規模出貨至傳統品牌廠;Intel也預估Whitley Ice Lake的市場規模將於今年第四季達到總出貨量約40%佔比,但實際情況仍視終端業者採用的進度。

規格來看,Whitley平臺爲Ice Lake提供DDR4最終版本的解決方案,在極限傳輸率(Mega Transfers per Second)、單一CPU支援的模組容量皆大幅升級,此將有利於伺服器的平均搭載容量提升,進而強化伺服器的虛擬化應用,以及與資料中心之間的串流架構。整體而言,Ice Lake無疑加強了雲端運算的擴展性,也縮減與AMD Rome平臺的距離,強化Intel市場龍頭地位;加上新生活常態所帶動的server動能,將會刺激終端採用其新的CPU平臺。而AMD儘管目前量產產品規格略優於Intel,但除價格優勢外,在後續Milan平臺並未有顯著的規格調整,故較難成爲帶動server DRAM需求量的推手。

從存儲角度來看,在資料傳輸速度上,由於Whitley Ice Lake爲Intel首款支援PCIe Gen4的平臺。雖然AMD早在2020年有相關產品量產,但Intel身爲伺服器平臺長期霸主,市場的獨佔地位賦予該公司在應用生態體系上的支援優勢;搭配第二代Optane SSD產品,可望大幅提升對於未來主流AI、Machine learning的運算效能。因此,隨着Intel與AMD開始出貨放量支援PCIe Gen4平臺,預估該介面滲透率可望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快速提升。

針對未來DDR5與PCIe Gen5的規劃,目前Intel與AMD已陸續在2021年第一季展開樣品測試。Intel預計2022年初量產支援PCIe Gen5的Eagle Stream平臺,將會加速升級資料傳輸速度;AMD的Genoa平臺則是要到2022年第二季纔會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