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三「舞統危機」?臺需文化自信

寧夏夜市的「科目三」活動。圖/翻攝臉書

廣西不大創造神話,萬萬沒想到一首廣西科目三,這種土味文化能在全球範圍出現「人傳人」現象。

這段舞蹈的成功,不僅在於它的絲滑藏在每個人動作中都能展現的淋漓盡致,也讓人感受到魔性歡樂的洗腦動作;更藉由抖音平臺將其捕捉並推向全球,成爲一種社交符號。這種跨越文化背景的共通性,使得科目三在鏡頭的聚焦下,在人們有意識地觀賞下,其文化意蘊被深層次發掘了。率真的快樂、自然的歌舞,像極了一種最本質的藝術流動,讓人能迅速理解它的意義,感受其中的快樂,並不自覺地跟隨舞出共鳴。就這樣在抖音、Tiktok「字節跳動」上的短視頻霸屏,科目三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成了新的洗腦熱哏。

此外,這股流行還吹到餐飲界,知名火鍋店「海底撈」就有員工跳起科目三娛樂客人,成功引起話題。它利用了當下的熱點和流行趨勢,爲顧客供了一種新穎和有趣的服務體驗,也爲海底撈帶來了更多的關注和話題。

如今宣傳行銷慣用的招數之一就是蹭熱點、蹭熱哏。媒體報導,臺北寧夏夜市舉辦科目三舞蹈比賽,藉此吸引眼球博取關注,通過「玩哏」的方式彰顯寧夏夜市的個性、獲得年輕消費者的共鳴,搭上這股科目三熱潮的順風車,本意爲迎合當下不少青年的審美情趣和情緒表達,卻意外引來輿論「舞統臺灣」的爭議。

寧夏夜市跟風跳科目三,大多是主打一個快樂話題。不管是「聽着音響搖起來,這就是屬於我的舞臺」,還是「只要小夥精神在,到哪都是實力派」,短視頻科目三舞蹈中的這些詞語,都透露着一種樂觀積極的情緒,這也是當代年輕人在低薪高房價的時代氛圍中所亟需的;宣傳到位營造話題,再搭配着寧夏夜市美食小吃,套上流行語法是這樣表達的:「不是米其林吃不起,而是寧夏夜市更有性價比」。

意識形態在這一刻不再那麼重要,新鮮的、接地氣的夜市活動,可以快速形成一種營銷的對話空間,人們可以通過這場夜市舞蹈比賽捕捉到一個信號:我們是在有意識地互動,我們共享同一種臺灣美食語境,我們以臺灣美食爲榮。這種傳播效果,比糾結於意識形態的教條更有意義;在市井生活中,意識形態不用上綱上限到小市民的娛樂上。

話說回來,臺灣的流行影音文化也曾風靡大陸,周杰倫的歌曲也曾傳唱大江南北,如今火紅的科目三也就是復刻當年南韓「江南style」騎馬舞之勢。臺灣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相容海內外才能並蓄全世界,承先啓後繼續「臺灣不大,創造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