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P提財政紀律四大方針 成立統籌分配款委員會

臺灣民衆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今召開「守護財政紀律—爲你牢牢守住每分血汗錢」記者會,提出四大方針。(楊亞璇攝)

臺灣民衆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今召開「守護財政紀律—爲你牢牢守住每分血汗錢」記者會。針對國家財政分配不均、特別預算常態化等問題,提出四大方針,包括提出成立「統籌分配稅款分配委員會」、召開「全國賦稅改革會議」。

柯文哲指出,首先面對當前的財政問題,關鍵在「財政分配不均,區域發展失衡」,即「中央集權、地方窘迫」的情況。以2024年中央普通統籌分配稅款來看,總額雖續創新高,達新臺幣3811.7億元,表面看來雨露均沾,實而強者愈強,2024加計其他補助後,光六都就分走65%,其餘16縣市及鄉鎮市只分到3成5,約1333.8億元。

柯文哲說,過去的政黨每次選前都承諾要修財政收支劃分法,包括蔡政府第一任閣揆林全也曾來找過他談修法,但選上了之後發現錢是自己在分,好處實在很多,就不願意修法了,於是財劃法20年來沒修過,顯見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

柯文哲主張,建立主責單位權責統一的財劃法,從現行營業稅提撥40%作爲統籌分配款,「未來將提高到100%」,財源規模預估多出3000億。

另外,爲了建立地方財政自主,不要讓地方爲了統籌分配款,老是要看中央臉色,主張包括遺贈稅、土地增值稅、營業事業所得稅等都增加地方分成,還稅地方,而且直轄市、非直轄市的分配標準要一致,不是全臺多套標準。

柯文哲也提出,政府近年持續性稅收超徵,蔡政府任內稅收超徵1.2兆,除了2020年因爲疫情短收之外,其他每一年稅收都是超徵,尤其2022年更超收4000億。

柯文哲說,「超徵這麼多,不曉得笨還是壞,顯示財政部、主計處預算書根本估不準,你一年估不準就算了,每一年都估不準,這就是政府製造假象,預計要收多少稅,目標故意放很低,然後說我們政府做得很好,這是假性政治績效!超徵一年可以原諒,太多年表示預算書亂寫。」

柯文哲也質疑,如果超徵,爲何不優先來償還負債5兆8000多億,而是拿來發錢討好民衆?

關於蔡政府特別預算常態化問題嚴重,柯文哲也舉出,蔡總統任內共編列14項特別預算逾2.4兆,比扁、馬政府16年加起來還多,包括防疫、前瞻、軍購等名目的特別預算,規避監督,甚至執行時間還跨到下任政府。

柯文哲主張必須刪除現行預算法第83條第4款規定得以「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作爲提出特別預算的條件,如果遇到戰爭、大規模疫情與地震,編列特別預算當然合理,但是現行預算法所謂的「重大政事」到底是什麼,根本沒有標準,所以蔡總統纔可以編這麼多預算,「我們要把它刪掉,不要空白支票、不準開後門!」

最後柯文哲提出必須檢討包括印花稅等多項稅目不合時宜,須檢討或廢除,以確保公平分配、促進資本積累,但廢除之前會先找到相應財源,並且要重新檢討稅制,不要讓用資本賺錢的企業或個人找巧門逃漏稅,另外,臺灣面對「國際最低稅負制」衝擊,須做好因應,避免將課稅權讓給國外。

柯文哲針對守護財政紀律,提出四大方針:

一、重建補助款、統籌款機制:

財政收支重劃分,追求中央地方雙贏

1.「權責統一,從雙軌制(統籌款、補助款)改單軌制」,未來要統一權責單位和計算標準

2.將統籌款規模擴大,做到公平;分成金額提高,兼顧績效

3.還稅地方,增加地方分成,部分稅收不需進入統籌分配,不再看中央吃飯,真正讓地方自主

4.公平分配,直轄市與縣市分配標準應一致

5.成立「統籌分配稅款分配委員會」,中央、地方政府、專家、民代共組,公開透明程序討論。

二、地方財政自主、均衡發展:

在上述增加地方分成後,若以直轄市的遺贈稅,地方分成從50%提升到80%、縣市政府的土地增值稅,地方分成從80%提升至100%、營利事業所得稅,從地方原本無分成提升至5%,調整後以2022年試算,可增加513.7億元。

三、翻新稅制,改善課稅不公:

召開「全國賦稅改革會議」,檢討不合理稅制。檢討所有資本所得的課稅方式,所得稅由累進稅率改爲分離課稅(勞動vs.資本所得),才能公平分配稅收、助於促進資本累積,並確保不同收入來源者,各有合理的負擔。並檢討不合時宜的稅目,如印花稅、娛樂稅,尋覓財源後予以廢除,並且加強海外所得稅納入稅收體系,避免富人逃稅。

四、財政紀律,不再胡亂撒幣:

避免超徵常態化、債務不斷上升,同時要求「超徵先還債」。財政部與主計總處應建立完整總體經濟模型,制定稅收預估標準作業流程;不應再選擇性採用數據,或受命上級長官「參數調整」,人爲操弄預算課稅收入。終結「特別預算常態化」,拒絕「先上車後補票」,修法刪除《預算法》第83條第4款的「不定期或數年一次之重大政事」,杜絕空白授權漏洞。未來特別預算僅能在遇到國防緊急設施或戰爭、重大經濟變故、重大災變情形,要經過國會同意才能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