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入偏鄉 行動顯微鏡讓學童大開眼界

大埔國中小學生今天使用行動顯微鏡,讓他們大開眼界。(張亦惠攝)

嘉義縣立大埔國中小學雖屬偏鄉學校,但深耕科普教育,校方與人力發展所合作,引進林建明博士科普行動實驗室,讓學生體驗「微觀實驗 裝備實驗室」課程,利用林建明發明的「行動顯微鏡」看見微觀世界。林建明說,大學生都不一定能接觸到顯微科技教育,通常在研究所工程科技領域纔可能進行探究,希望發展這一套課程能在小學階段開啓孩子的雙眼,未來與臺灣的科技一起進步。

大埔國中小學是所學生人數不到百人的偏鄉中小學,近年來進行裡山生態實驗課程,努力發展科普教育,校長林子欽表示,縣府人力發展所見到教師的努力與學生的需要,協助引進林建明博士科普行動實驗室,讓學生體驗「微觀實驗、裝備實驗室」課程,提供孩子全國頂尖的科技與科學學習機會。

林子欽說,現在學校共有4臺傳統顯微鏡,是跟其他學校借來的,未來要歸還,今年申請經費自購一臺顯微鏡,加上林建明提供的10組行動顯微鏡,未來會是學生上課很好的工具。

人力發展所長郭凱迪表示,課程由林建明博士擔任講師,他在科學領域學術、實務經驗豐富,曾任國立臺灣大學博士後研究員、臺大奈米機電中心講師,近期也受邀在美國在臺協會講課,今天邀他上山指導學生使用,現場學生都大開眼界。

嘉義縣長翁章樑說,許多課程需要透過外部資源帶進偏鄉,在偏鄉里要請到相關專業的老師上課、分享是很困難的,雖然網路無遠弗屆,能從線上獲得知識,但透過真人在現場互動,卻能達到多種效果,或許經過今天體驗後,未來會有學生對微觀世界產生興趣,進一步深入鑽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