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麻醉的前世今生

說起麻醉,大家可能都不太陌生,特別是經歷過手術的病人,往往都深有體會,知道它能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手術,沒有痛苦。但麻醉究竟是從何而來?麻醉的科學原理是什麼?麻醉只在手術中起作用嗎?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麻醉的前世今生!

一、麻醉的起源:

早在石器時代,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憑着經驗積累發現:有手部痠痛的的人,在生產勞作的時候,無意間痠痛部位觸碰到石頭,竟然出現了原來疼痛的地方有所緩解這樣一個意想不到的現象。因此古人們開始下意識的使用比較尖銳的石塊或木棒來刺碰身體的某些部位,從而減輕疼痛。隨着古人掌握了挖制和磨製技術之後,他們就製造出了適合於刺入身體的,比較精緻的,可以用於治療疾病的石器。這就是我國最古老的一種醫療工具——砭石。除了砭石外,後來還出現了骨質針、陶針、玉針和草木竹質針等,可以通過點刺“穴位”來鎮痛治病。

我國東漢時期的華佗發明了“麻沸散”,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被髮明和使用的麻醉劑,它的使用開創了世界使用麻醉藥物施行手術的先河,但由於“麻沸散”的配方失傳,讓麻醉學的誕生推遲了1600餘年。

直到1842年3月30日,美國醫生Crawford.W.Long爲一位患者成功地實施了世界上第一例乙醚全麻下的頸部腫塊摘除術,這標誌着現代麻醉學的開端。

二、麻醉的科學原理:

麻醉(anesthesia)一詞源於希臘文narkosis,顧名思義,麻爲麻木麻痹,醉爲酒醉昏迷。因此,麻醉的含義是用藥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體或局部暫時失去感覺,以達到無痛的目的進行手術治療。麻醉藥分兩種:一種是全身麻醉藥,它們直接作用於你的大腦中樞,讓你進入夢鄉,不知道外面世界在發生什麼;另一種是局部麻醉藥,它們把你身體某一部分的感覺阻斷了,讓你感覺不到那裡的疼痛,但你的意識是清楚的。

麻醉學(anesthesiology)是運用有關麻醉的基礎理論、臨牀知識和技術以消除患者手術疼痛,保證患者安全,爲手術創造良好條件的一門科學。現在,麻醉學已經成爲臨牀醫學中一個專門的獨立學科,主要包括臨牀麻醉學、急救復甦醫學、重症監測治療學、疼痛診療學和其他相關醫學及其機制的研究,是一門研究麻醉、鎮痛、急救復甦及重症醫學的綜合性學科。

三、麻醉的應用:

麻醉首當其衝應用於外科手術,爲患者解除痛苦。常用的麻醉方式分爲區域神經阻滯麻醉、椎管內麻醉和全身麻醉。區域神經阻滯麻醉,是指在患者清醒的狀態下,把局部麻醉藥應用於手術部位附近的神經周圍,使這一部位的感覺神經傳導功能暫時被阻斷,手術過程中患者感覺不到疼痛,手術後很快恢復正常,一般用在四肢等短小手術中。椎管內麻醉,也就是老百姓講的半麻,是將局部麻醉藥物注射到脊髓旁的間隙,使一定範圍內的脊髓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產生暫時的阻斷, 手術中患者感覺不到疼痛。一般應用在下肢、下腹部手術中,我們常說的剖宮產的麻醉方式就是椎管內麻醉。全身麻醉是指將麻醉藥通過呼吸道吸入或者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等方式進入人體,使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一過性抑制,手術過程中患者沒有意識、感覺不到疼痛,根據手術的需要,還要應用肌肉鬆弛藥物等抑制患者的自主呼吸,採用呼吸機對患者進行機械通氣。手術後患者的意識和呼吸很快恢復正常,就可以回病房和家人團聚了。

爲了確保手術順利進行,減輕患者的痛苦,麻醉不僅僅是讓你在手術時不感覺疼痛,還包括術後的疼痛管理。這一點,不僅能夠提高患者的手術體驗,更能夠加速患者的術後康復,減少併發症的風險。隨着醫學科技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傾向於採用多種方式來控制疼痛,也就是所謂的多模式鎮痛,這種方法不再依賴於單一的藥物或技術,而是結合了多種藥物和方法,例如局部麻醉、全身鎮痛藥物、神經阻滯……這樣做不僅可以提高疼痛控制的效果,還能減少對單一藥物的依賴,從而減少副作用的發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對疼痛的感受以及對藥物的反應都不同。因此,麻醉醫生需要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制定個性化的疼痛管理計劃。這種個性化的管理方案包括考慮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狀況、手術類型等因素,從而更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確保最佳的治療效果。

近年來,無痛胃腸鏡、無痛流產、無痛分娩等舒適化醫療服務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推廣。

難道麻醉僅應用於術中和術後嗎?當然不是!

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麻醉治療學是近年來出現的一門新興學科,是指通過運用麻醉藥物、方法、技術和理念來治療慢性難治性疾病,以達到治癒或長期穩定的目的。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麻醉還在哪些地方發光發熱吧!

1、失眠:麻醉科醫師擁有先天優勢,如針對頑固性失眠,麻醉科醫師可利用熟練掌握的麻醉技術及麻醉藥物幫助患者迅速糾正睡眠債務、斬斷惡性循環;此外,由失眠的認知行爲療法(CBT-I)、星狀神經節阻滯、鍼灸、麻醉睡眠、康復理療等多種治療方案構成的多模式睡眠治療,爲臨牀上經傳統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失眠患者提供了有效、可靠的選擇。

2、重症感染(如新冠):由於新冠病毒的持續刺激,導致肺毛細血管網的持續收縮,肺循環壓力急劇增高,最終導致肺毛細血管內皮連接斷裂,使血漿大量漏出到肺間質,產生所謂“白肺”。此外,肺毛細血管水平的交感神經持續興奮,可以理解爲肺毛細血管水平的“交感風暴”;而交感神經興奮,是通過釋放囊泡內的兒茶酚銨來實現的,再經過囊泡對兒茶酚銨的再攝取,完成交感神經興奮的維持。由於這一過程是需要耗能的,所以患者會感到倦怠、疲憊以及高熱。如果不能及時阻斷這一病理過程,則患者最終將死於嚴重缺氧和二氧化碳逐漸蓄積所導致的嚴重酸血癥。救治早期要全程麻醉,全程肌鬆,即通過麻醉手段,將患者的生命體徵徹底控制於“理想麻醉狀態”的水平。

3、青春痘:很多人都有痘痘煩惱,不僅影響顏值,還容易發生破皮感染。麻醉醫生可以在超聲定位下進行星狀神經節阻滯,對機體的自主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功能進行調節,治療痘痘的復發。

4、牛皮癬(銀屑病):銀屑病是T細胞介導的自身免疫性炎性皮膚病,其特徵是皮膚表面發炎,表皮增生,角化過度,血管新生和異常角化。目前皮膚科採用的所有局部和全身治療方法,都有一定的侷限性,治療效果差,複發率高。麻醉治療方法目前有兩種:⑴硬膜外阻滯;⑵丙泊酚聯合東莨膽鹼靜脈麻醉。兩種方法的作用機制在於通過麻醉藥物或麻醉方法調節機體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功能的不平衡,減少機體過度的應激反應或超敏反應,從而抑制自身免疫反應,達到治療效果。

麻醉,是一門神秘的學科。當你躺在手術檯上,麻醉醫生就像是你身邊的守護神,時刻監控着你的生命體徵變化,守護你安然入睡,呼喚你安全醒來。俗話說“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一點沒錯。現在,麻醉醫生把自己的戰場開拓到了手術室外更遠的地方,爲更多的疑難雜症患者解決問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麻醉將爲更多的人帶來安全、舒適的美妙體驗。

作者:崔娓 上海市靜安區中心醫院 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