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審會勇敢發聲 捍衛教育獨立

教育部長潘文忠(左)今天表示,會依《國家語言發展法》規定,將本土語文納爲各教育階段部定課程。(林志成攝)

本土語文納入國高中必修是《國家語言發展法》所規定,但教育部課審會國中分組經過深入討論,仍決定唱反調。他們明知這樣做與法律牴觸,仍勇敢提出專業主張,就是要阻止有人或利益團體找立委立法就可以把手伸入教育,導致教育失去獨立性

本土語文要不要列爲學生必修課程爭議已久,在支持本土語文人士的奔走下,本土語文已列爲國小課程,但他們認爲不夠,又遊說立委制訂《國家語言發展法》,規定國、高中也要將本土語文納入必修。

本土語文承載了臺灣歷史文化,確實重要,繼小學課程後,國高中生要繼續必修,讓不少人覺得「太超過」,會不會大學生以後也要必修本土語文?

對許多家長來說,孩子阿公阿嬤學本土語文的效果更好,如果家裡沒有說本土語文的環境學校每週上1節也沒什麼用。考慮到孩子未來的國際競爭力,他們寧願學校多上幾節英文程式語言,而不是本土語文。

何況,國小必修本土語文,已是師資不足,偏遠地區只好多校共聘師資或透過遠距直播共學來解決。未來本土語文成爲國高中必修,師資短缺勢必更嚴重,將造成重大教育問題

《國家語言發展法》2019年1月實施,教育部着手召開課程審議會修改108課綱,要讓本土語文從111學年起納入國高中必修。不過課審會國中分組一羣委員卻「不長眼」,在明知不討好情況下,還做出決議,指《國家語言發展法》的一些規定不是第一線教師或家長想要的,他們的勇氣讓人佩服。

一位課審會國中分組的委員說,這起事件凸顯的是,教育的事無須與利害關係人(教師、學生、家長)討論妥適性,只要少數人透過立法委員立法就可以強勢介入教育,而且以「已經立法」爲理由,教育部非執行不可。國中分組委員們認爲應該對此事表態,即使明知沒用,但至少要發出屬於專業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