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獨立勇敢
女兒上幼稚園的第一天,並沒有像一般的孩童一樣地哭哭啼啼,上演着「十八相送」的劇碼。我們心想,妥當了,這個小孩這麼獨立勇敢。老婆還有些失落,小孩怎麼完全沒有離情依依,頭也不回的就走進幼稚園了。
到了傍晚時分,老婆去接女兒放學,發覺事情完全走了樣,女兒演出了大爆走,哭成淚人兒。從此她就在幼稚園「哭」出了名,從校長到老師,連警衛伯伯都認識她了,還陪她一起等着放學。警衛伯伯告訴她,只要時鐘走到「4」這個數字時,媽咪就會出現了。
曾幾何時,小時候完全離不開家的她,竟然在國二那一年,來了一個大翻轉,主動提出要出國讀書,而且去到一個離家數千裡的英國,當時反而變成我們捨不得了。記得送她去英國學校的時候,在離別的那一刻,儘管我們強忍着情緒,但淚水還是完全不受控的淌着,現在輪到我們哭了。
9歲那年,因着醫療與復健,我住進了「臺北市立廣慈博愛院」,一住就是13個年頭。從小就離鄉背井,出門在外,自然會有許多的抱怨,抱怨老天爺對我太不公平了。
這13年經歷了4次刮骨切肉的手術,我還是無法撐着柺杖站起來,依然必須靠着輪椅代步,然而奇妙的是,那些年卻讓我學會了「獨立勇敢」。如果說,這一生我能還交出一張不錯的成績單,這都是拜獨立勇敢所賜啊!
處在少子化的現今,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一到兩個孩子,由於孩子少,物以稀爲貴,許多父母的教育方法,也從關愛變成溺愛,這樣的孩子最容易變成「媽寶」或「爸寶」。難怪有人形容這一代的年輕人是「草莓族」,禁不起風吹雨打,不堪一擊。因此,父母親都要學學習一種「放手」的功課,孩子才能學習獨立勇敢,這就是所謂的「沒有傘的孩子,纔會努力奔跑」。
沒有哪一個教育,能夠比得上逆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