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被看見又害怕不被接受嗎?「自在做自己」你只需要做好3個步驟

很多人都會害怕在關係裡呈現真實的自己,就不會被愛了,所以選擇把真實的自己藏起來,但長期下來,由於那個真實的部分一直沒有被看見,所以相愛,但仍感覺的孤單。 示意圖/ingimage

很多人都會害怕在關係裡呈現真實的自己,就不會被愛了,所以選擇把真實的自己藏起來,但長期下來,由於那個真實的部分一直沒有被看見,所以相愛,但仍感覺的孤單。

那我要把那個自己藏起來比較好,還是要坦誠的打開給對方看?這裡要跟你講一個秘密:其實你完全無法隱藏真實的自己。關係的一開始或許你可以透過假裝、客氣、退讓、無條件的付出,讓你看起來好像「很好相處」,然而物極必反,當你壓抑到一個程度的時候,那些內在的黑暗,終究會炸出來。

爲什麼會想呢?原因很簡單,因爲其實你心裡,還是渴望被看見的,渴望被接納,渴望被理解、渴望被親近,但同時又很害怕,害怕自己不被愛、害怕自己不被接受、害怕是不是自己存在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所以大多數的時候,你會進入一種迴圈——

然後當那個討厭的自己跑出來的時候,你會很想要逃跑、所以又會把它壓到面具底下,從此呈現一種負面循環:你渴望被真實的瞭解,但又沒有人能夠真正的瞭解;你害怕真實的自己被討厭,但他仍然出現、在關係裡造成張力。

那該怎麼辦呢?

要以更實際和可操作的方式展現真實的自己,可以考慮以下三個步驟:

一、自我反思與認知

首先,花時間獨自反思,瞭解自己真正的想法、情感和需求。這可能包括寫日記、冥想或與心理健康專業人士交談。目的是清晰地識別哪些部分是你真正的自我,哪些部分是你爲了適應他人或社會壓力而塑造的。

二、小範圍分享

開始在一個小而安全的環境中分享你的真實想法和感受。這可以是一位親密的朋友、家人成員或生活中的一個支持團體。選擇那些你信任且相信會給予你正面回饋的人。這樣做可以幫助你建立信心,在表達真實自我的過程中感到更加舒適和安全。

三、設定界限與溝通

學會設定健康的界限,並清晰地溝通你的需求和期望。這意味着學會說「不」,並在必要時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即使這可能會引起衝突或不舒服。

其實,在追求展現真實自我的旅程中,最終的目標不僅是讓他人看見真正的我們,而是學會接納並擁抱自己的每一部分——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當我們逐步實踐這些具體步驟時,我們不僅在外部世界建立真誠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在內心世界建立一座堅固的避風港,讓自己在任何風浪中都能夠安然自處。

這條路可能不易行走,會有挑戰,也會有時候感到孤獨或被誤解,但每一步都離真實、完整的自己更近一點。每當你勇於展示真實自我,無論結果如何,都是對自己的深愛和尊重的體現。

請溫柔地對待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給自己慈悲和耐心。當你擁抱自己的真實,你便爲周圍的人照亮了一條道路,這份力量和溫柔將成爲你最堅固的庇護所,讓你在人生的旅途中,無論遇到何種風雨,都能堅定優雅地前行。

本文出自愛心理「渴望被看見又害怕不被接受嗎?你只需要做這三個步驟」,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