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宣佈造出"室溫+1萬個大氣壓"超導體,論文將面臨嚴格審查

美國驚現室溫超導?物理界見證歷史時刻?(來源:科技大佬見聞)

3月8日消息,美國一個研究團隊宣佈,他們已經創造出一種可在實際條件下工作的超導體。2020年,該團隊曾宣稱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個室溫超導體,並因此受到質疑。(點擊回顧)爲此,他們的最新研究結果可能會受到更嚴格審查。

許多材料都可以成爲超導體,只要它們被冷卻到非常低的溫度,就能夠在沒有電阻的情況下傳輸電力。雖然有些超導體可在較高的條件下工作,但它們必須承受極大的壓力,這意味着它們無法在實際中應用。

現在,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創造出了一種在室溫和相對較低壓力條件下工作的超導體。超導體在常規條件下工作,可能預示着一個高效率機器、超靈敏儀器和革命性電子產品的新時代即將到來。

紐約羅切斯特大學的物理學家蘭加·迪亞斯(Ranga Dias)在3月7日的美國物理學會會議上說:“這預示着,對實際應用有用的新型材料已經出現。”

Ranga Dias 圖片來源:羅切斯特大學官網

這種超導體是由氫、氮和鑥組成的材料。迪亞斯和他的同事們將這些元素混合在被稱爲金剛石壓腔(diamond-anvil cell)的裝置中。然後,他們改變了壓力,並測量了化合物中的電流阻力。

在約21攝氏度條件下,這種材料似乎失去了任何對電流的阻力。它仍然需要10千巴的壓力,這大約是大氣層壓力的10000倍。但這遠遠低於在室溫超導體通常所需的數百萬個大氣壓。

如果這項研究結果得到證實,這將使這種材料更有希望應用於現實世界。

不過,這項研究可能會面受到嚴格審查,部分原因是該團隊早些時候發表過論文,聲稱在15攝氏度下發現了碳質氫化硫的超導電性,這篇文章引發了軒然大波。

《自然》雜誌的編輯不顧迪亞斯及其合著者的反對,最終撤回了這篇論文,理由是研究人員在數據處理方面存在違規行爲,這削弱了編輯們對這些研究結果的信心。(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