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降兵某旅“模範空降兵連”:“老班長看着我們衝鋒陷陣”

空降兵某旅“模範空降兵連”官兵出征前宣誓。張磊

“20085121428,一串倒背如流的數字已經過去了13年。傷痛絕望的記憶逐漸模糊褪去,中國精神鑄起新時代強大自信。”

2021年5月12日14時28分,那個13年前高舉“長大我當空降兵”標語的“地震男孩”程強,在微信朋友圈中寫下這樣一段文字。

作爲汶川地震的親歷者,程強的記憶尤其深刻――地震第二天,12歲的程強就看到一隊解放軍揹着物資器材,趕到災區投入救援。他們的頭盔上,有“空降”二字,他們扛着的紅旗上寫着“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作爲“黃繼光班”第38任班長,程強有理由爲自己所在的英雄連隊驕傲。

幾十年來,一代代官兵弘揚黃繼光英雄精神,從“四好標兵連”到“‘硬骨頭’六連式連隊”,從“空降兵模範六連”到“抗洪搶險先鋒連”,從“黃繼光英雄連”到“模範空降兵連”,空降兵某旅六連官兵始終把榮譽擺在首位,不懈奮鬥,不斷邁出發展新步伐。

“老班長看着我們衝鋒陷陣。”在國際比武賽場上,他們爭金奪銀、傲視羣雄;在演訓任務一線,他們敢打敢拼、奮勇爭先;在抗震抗洪戰場上,他們無私無畏、視死如歸;在抗疫支援最前沿,他們衝鋒在前、不辱使命。

喜迎建黨百年之際,新時代“模範空降兵連”官兵,勇立改革征程的潮頭浪尖,用忠誠和汗水爲英雄戰旗再添榮光

忠誠是靜水流深的內動力

“黃繼光!”“到!”

這聲“到”,穿越69年時空,力道依然是那樣的雄勁。

一次例行武裝5公里越野訓練,官兵身背20多公斤的裝備負重前行。距終點還有500米時,許多官兵精疲力竭,腿腳麻木。

“黃繼光!”隊伍中有人大喊一聲。

“到!”“到!”“到!”無數個應答此起彼伏,全連官兵振奮精神,向終點奔去。

“當我喊‘到’時,整個人頓時清醒,苦和累都拋到九霄雲外!”“黃繼光班”班長趙寧寧說,“‘黃繼光’三個字已滲透到我們的呼吸裡、血液中。”

1952年,在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中,志願軍戰士黃繼光,爲了掩護大部隊進攻,毅然用胸膛堵住了敵人瘋狂掃射的槍眼

走進六連榮譽室,掛滿牆壁的錦旗和獎狀訴說着連隊的輝煌傳承:英雄精神穿越時空依然魅力四射,鮮紅的戰旗歷經69年依然光彩奪目――

1998年,長江抗洪搶險,全連官兵殊死搏鬥78晝夜,負責把守地段未潰一堤、未損一閘、未折一兵,被空軍黨委授予“抗洪搶險先鋒連”稱號;

2008年,汶川地震,連隊急赴災區,成爲最先抵達災區的部隊之一,解救受困羣衆200餘人,出色完成任務,榮立集體一等功;

2015年,連隊隨部隊實裝實彈千里機動朱日和。演習當天,地面風速12米/秒,參演官兵抱着必勝信念突降預定地域,成功破襲“敵”要害目標。

無論六連人員如何變化,黃繼光英雄精神一直是凝心聚氣傳家寶。每年新兵入營,聽的第一堂課是黃繼光的故事,參加的第一個活動是參觀黃繼光榮譽室,看的第一部電影是《上甘嶺》,學的第一首歌是《特級英雄黃繼光》……

“這些不過是走形式,沒意義!”90後士兵鄭瑞宇剛到連隊時,對連隊活動有些牴觸,繁重的訓練任務讓他鬧起了情緒。時任指導員鍾林沒有批評鄭瑞宇,而是專門安排他當黃繼光榮譽室的解說員,並讓他睡在老班長黃繼光的上鋪。

一次、兩次、三次……1000多次的解說,親口述說着老班長的英雄壯舉,目睹着一個個參觀者泛着淚光的崇敬目光,老班長的形象在鄭瑞宇眼中一天比一天變得高大。終於有一天晚上,他敲開了指導員的門……

從那以後,鄭瑞宇像變了一個人,一言一行向老班長看齊,交給什麼任務都拼盡全力。那年11月,他在“競崗”中勝出,成爲“黃繼光班”第36任班長。

“忠誠是靜水流深的內動力,不看你口號喊多響,關鍵是在心底真認同。”鍾林告訴記者,呼吸着英雄的氣息,潛移默化中,黃繼光敢打硬拼、不怕犧牲的精神,已深深根植官兵血脈

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險關頭豁得出去

和以往一樣,連隊黨支部犯了難:難的不是選誰執行任務,而是選誰留守。

2020年7月,連隊接到開赴麻城抗洪搶險一線的命令。上級要求連隊出動部分官兵,這讓不少官兵一下子着了急。

上等兵趙亮星有點感冒,連隊考慮讓他留守,但他直接將連隊幹部“堵”在門口,軟磨硬泡請求參加。

一名排長正在離營區幾公里外的機關辦事,得知消息後10多分鐘便火速趕回營區,向連隊黨支部報告,申請參加任務。

“我們連的官兵就是這樣,遇到任務只想着往前衝,絕不會後退一步。”時任指導員吳健說。

晚上,車隊抵達目的地,還未趕到路堤口,官兵們就聽到洪水的咆哮聲如野獸般怒吼着。

腳下,是湍急的洪流和隨時可能塌陷的路基;身後,是多個村莊和數萬名百姓。

沒有猶豫,連長秦琪將印有“黃繼光英雄連”的旗幟插在大堤最險處,帶領部隊率先奮戰在固堤搶險的最前沿。

黨員骨幹組成的抗洪突擊隊帶頭滑下堤壩,用繩索繫着石袋土工布壓實壓牢。他們的腳下,便是洶涌的洪水和巨大的方石。洪水擊打方石激起的水浪,瞬間就將突擊隊員的衣服浸透。棱角鋒利的石塊,將他們的胳膊劃出一道道血口

相似的場景也曾出現在13年前的汶川地震災區。身處重災區的六連接到命令,組建小分隊,進入什邡歡樂谷營救被困羣衆。當時,進山公路全部中斷,餘震不斷,飛石滾滾。

“我是黨員,讓我去!”“我熟悉這裡的地形,讓我去!”……連長還沒開口,下面早已炸開了鍋。一番激烈的“爭搶”後,25名黨員骨幹組成“敢死隊”挺進深山。

在這場與洪水較量的戰鬥中,連隊黨員骨幹站出來了,“90後”“00後”官兵也站出來了,他們持續奮戰、絕不後退。累了,就舞動戰旗高喊黃繼光名字;困了,就齊唱《特級英雄黃繼光》戰鬥歌曲來振奮精神。

時光更迭,血脈賡續。他們與洪峰比速度,與險情搶時間。經過連續29小時作業,第二天晚上9時30分,長250米的大堤上,5.76萬個沙袋被他們壘得整整齊齊。一條寬4米、高1米的抗洪壩體,像堅固的鋼鐵長城,保衛着人民羣衆。

平時拿第一沒啥了不起,戰時過硬纔是標準

在六連,爲連隊爭得榮譽的官兵最光榮。每名官兵最引以爲恥的事,就是拖連隊後腿、影響連隊榮譽。

一次,連隊與兄弟連“上甘嶺特功八連”比武。從凌晨緊急出動開始,經過一天的比試,官兵體力明顯透支。在最後8公里越野時,士兵陶佳佳越過終點後,一下暈了過去。

戰友們扶陶佳佳起來,他醒來後第一句話就問:“我們連隊贏了吧,我沒給連隊丟臉吧?”

2020年8月,該旅組織水上跳傘,新兵鄭德達的降落傘在機艙內不小心打開。按規定,他不能再跳。乘飛機着陸後,他羞愧難當,“懲罰”自己反覆加練自身訓練中的短板課目,“我不想做‘機降司令’,不願給連隊丟臉!”

奪第一,扛紅旗,對六連來說是習以爲常的事。在官兵們心中,平時拿第一沒啥了不起,戰時過硬纔是標準。

在六連,一個個捍衛榮譽的故事,聽來更是驚心動魄。2009年初,時任“黃繼光班”第35任班長彭江林參加國慶閱兵隊員預選,因身體素質不達標被拒之門外。接下來,他天天吊單槓、練伸展,挑戰生理極限,最終作爲正式隊員接受檢閱。

爲了在訓練場上當先鋒、做標杆,“黃繼光班”第38任班長程強不知吃了多少苦。他說:“和平年代,又有多少槍眼能讓我們堵?在練兵場上,面對苦難不服輸,死磕到底就是對黃繼光英雄精神的傳承。”

一次次出征,一次次勝利,一次次讓黃繼光戰旗高高飄揚!